AI导读:

毕马威中国发布《中国企业出海洞察报告》,指出中国企业经历两轮出海浪潮,未来将以新兴市场为主,逐步向“产能+产业链”出海模式转变。

2024年末,毕马威中国在广州成功举办了“毕马威2024大湾区年会:迈向全球开拓增长——企业高质量出海论坛”,并在会上隆重发布了《镜观·回响——中国企业出海洞察报告暨解码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制胜之道》(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自2008年以来,中国企业经历了两轮出海浪潮。与日本的出海经历相似,中国企业初次出海主要侧重于产品,随后逐步转向产能出海,旨在降低成本并拓宽市场。第一轮出海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2018年末,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位居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三名。这一轮出海,中国企业主要是将已经成熟且具备优势的产品推向海外市场。

自2018年起,中国企业开始了第二轮出海浪潮,目的地逐渐转向新兴市场。这一轮出海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规避高关税壁垒为主,主要投资越南、拉美等地;第二阶段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中亚、东南亚、中东的新市场空间;第三阶段则是出于国际化战略考虑,通过配置国际资源提升竞争力,如车企出海匈牙利以缩短与欧盟国家的距离。

展望未来,《报告》预测,企业出海的主要目的地仍将是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拉美和东南亚地区尤为重要。同时,中亚、非洲和中东海湾国家对中国出海企业的吸引力也在持续增强。特别是随着非洲与中亚国家的绿色转型,新能源产品企业出海这些地区有望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2018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汽车零配件、跨境电商等产品出口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的比重显著提高。此外,海湾国家如沙特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正着力改善营商环境,中国出海企业在中东国家除了新能源、消费电子产品外,还可以关注数字经济、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投资机遇。

《报告》还认为,不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现阶段的产能出海将逐步向“产能+产业链”出海模式转变。在制造业中,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始转向海外建厂,并推动包括电池和零部件供应商在内的产业链全球布局。在服务业中,零售和餐饮业成为典型出海行业,供应链本地化成为大势所趋,如蜜雪冰城在东南亚建立了本地化仓储体系。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