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后,威胁将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并要求金砖国家放弃新货币计划。此举将对中美经贸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关税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但加关税对美国人也未必有利。

当地时间1月6日,美国国会完成选举人票的点数工作,正式确认了前总统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在其首个任期内,特朗普采取了多项措施,对中美经贸关系进行了所谓的“打压”。此番当选后,他再次威胁将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并要求金砖国家放弃创建新货币或支持美元替代品的计划。这些政策若得以实施,无疑将对中美经贸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关税:地缘政治的博弈工具

特朗普在首个任期内,已三次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总金额高达5500亿美元,涵盖电子、通信、机械、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相比之下,拜登政府则主要对电动汽车、半导体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实施关税政策。然而,根据环球时报舆情调查中心发布的《中美贸易战公众态度调查报告》,中美均有六成受访者认为贸易战对世界产生了不利影响,且美国认同率(59%)高于中国(53%)。美国东北大学经济学者朴日成博士指出,从长远来看,加征关税将对美国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并最终损害生产商和消费者的利益。

特朗普当选后,美国各大港口运输量激增,以应对未来可能的高昂运费。洛杉矶港公布的2024年11月数据显示,港口装载进口量和集装箱数量均显著增长,增长速度创历史新高。

朴日成分析认为,特朗普之所以频繁使用关税作为对华打击手段,一方面是基于美中贸易逆差的认知,希望通过关税纠正这种不平衡;另一方面则是认为商品进口和全球化挤占了美国人的就业岗位。然而,他强调,尽管这些措施被冠以减少贸易逆差和促进就业的名号,但它们无法掩盖其在美国家庭、消费者和长期经济稳定等方面带来的损害。事实上,关税更多地是地缘政治讨价还价的筹码,而非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加关税:对美国人也未必是好事

尽管特朗普频频挥舞关税“大棒”,但美国人民真的能从中获益吗?答案或许并不乐观。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发布的《地缘政治风险与脱钩:来自美国出口管制的证据》报告显示,尽管相关限制措施旨在帮助美国企业,但实际上却产生了负面效果。数据显示,受出口管制措施影响的美国企业营收平均下降8.6个百分点,雇员总数下降7.1个百分点,市值共计蒸发约1300亿美元。

朴日成指出,从短期来看,部分选择性行业或许能从贸易战中受益,但从长期来看,这将导致更高的价格、更少的选择以及产业结构性缺陷和贸易报复等一系列后果。最终,整体经济负担将通过物价转嫁到家庭身上,降低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能力和整体福利水平。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图片链接保留未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