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尼加拉瓜自贸协定生效一周年,中拉农产品贸易总额持续增长,双方农产品贸易互补性突出。中拉农业合作不仅体现在农产品贸易和农业投资的增加,还包括技术交流和绿色价值链构建等方面。未来,中拉农产品贸易将呈现增量提质、更加多元的特征。

2025年1月1日,中国—尼加拉瓜自贸协定正式生效一周年。尼加拉瓜成为中国第28个自贸伙伴,也是拉美地区第五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农产品贸易总额持续增长,从2001年的25.8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810.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7.0%。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表示,中拉农产品贸易增速明显,规模迅速扩大,双方农产品贸易互补性突出,结构不断优化,品类日益丰富。未来,大豆、玉米、牛肉、咖啡等大宗软性商品仍将是中拉农产品贸易的增长点。同时,中国已从巴西进口可持续大豆,并推动牛肉可持续供应链建设,绿色农林产品价值链的构建预计将成为中拉合作的一大亮点。

中拉农业合作不仅体现在农产品贸易和农业投资的增加,还包括合作协议的签署、农业技术的交流、动植物检验检疫和卫生措施的密切合作,以及双方在构建农业商品绿色价值链方面的持续努力。张建平指出,中拉农业合作是双方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带动彼此农林业的持续发展,并产生就业带动效应。

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副研究员郑猛认为,中拉农业合作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发展,也为全球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推动了全球农业技术的交流和进步。双方在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领域的积极探索,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有益的示范。

农产品贸易作为中拉农业合作的主要焦点,在中拉贸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拉农产品贸易额2023年达810.3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近四分之一。中国与拉美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在水果、蔬菜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拉美在家禽、牛肉、大豆、咖啡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自贸协定、领导人会晤以及中拉农业部长论坛机制等政策和机制的支撑,为中拉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此外,中拉在农业投资领域也呈现出整体向好的发展势头。中国对拉美农业直接投资存量约20亿美元,是10年前的4倍。中国农业企业在拉美地区的投资领域日益广泛,涉及农牧业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等。中粮集团等领军企业持续在拉美深耕业务,推动中拉农业合作不断深化。

郑猛指出,中拉农产品贸易将呈现增量提质、更加多元的特征。随着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对拉美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同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双方农产品贸易合作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未来,中拉农产品贸易将开辟新的合作领域和增长点,为双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