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高盛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股票已证明其价值,应在全球投资者投资组合中占有一席之地。2024年A股和港股反弹主要受估值提升推动,被动资金成为投资中国市场的重要力量。中国股票具有多元化收益潜力,政策推动股票市场健康发展。

【导读】高盛:中国股票应在全球投资组合中占有一席之地

2024年1月6日,高盛中国首席策略师刘劲津等人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股票已充分展现其投资价值,并建议全球投资者应将中国股票纳入其投资组合。

被动资金推动中国股市投资热潮

报告中,高盛对2024年A股和港股的市场表现进行了总结。数据显示,2024年A股和港股成功扭转了之前的下跌趋势,分别实现了15%和16%的上涨。然而,回顾2021年初至2023年底,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分别下跌了59%和43%。尽管如此,这并未影响中国股票在2024年的强劲反弹,这种反弹趋势与2000年至2002年间的下跌后2003年实现80%反弹的历史表现相呼应。

高盛指出,2024年A股和港股的反弹主要得益于估值的提升。MSCI中国指数的12个月前瞻市盈率从2024年初的8.8倍提升至年底的10倍,而盈利修复对股市反弹的贡献则相对有限。在行业方面,信息技术、金融和通信服务板块表现最为突出,而必需消费品、房地产和医疗保健板块则相对滞后。在投资风格上,价值和股息收益率策略表现最佳,而成长风格则相对较弱。

回顾2024年,高盛表示,对冲基金在中国市场的操作上表现出较快的反应速度。在政策转向后,对冲基金迅速增加了对中国市场的敞口,但随后进行了获利了结。目前,他们对中国市场的净敞口或总敞口相对较低,可能会继续灵活捕捉交易机会。共同基金(公募基金)方面,高盛估算,全球超过3.5万亿美元的共同基金资产对中国股票的配置相对较低,低配幅度约为330个基点。尽管过去几个月,投向新兴市场的基金小幅减少了低配程度,但投向全球市场的基金仍多处于观望状态。

在国内资金方面,自政策转向以来,境内投资者的活跃度显著提升,股票成交量增加,新开立的券商账户数量激增,ETF资金流入显著,融资融券活跃度也有所提升。高盛指出,中国拥有庞大的居民存款余额,在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个人投资者增加股票配置的潜力巨大。

高盛强调,无论是在境内还是境外市场,被动资金已成为投资中国市场的重要力量。自2021年以来,跟踪中国股票的被动型投资组合在海外市场合计获得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净流入,大大超过了同期主动型投资组合约30亿美元的净流出。目前,全球跟踪中国股票的被动资产总规模约为6400亿美元,较5年前的2000亿美元有显著增长,占中国上市公司总市值的比例约为4%。其中,约4200亿美元跟踪A股市场,这一数值较2019年底增长了近8倍。高盛预计,在政策推动、个人投资者偏好转变以及产品扩容的背景下,被动投资在境内市场的影响力将持续增强。

中国股票投资价值凸显

尽管较低的估值和全球投资者的低配状态表明投资者对中国股票仍心存疑虑,但高盛坚称中国股票应在全球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占有一席之地。首先,2024年4月和9月中国股票的快速上涨表明,与政策反向操作、背离基准、低配中国股票可能会付出高昂代价。其次,中国股市的表现主要受国内因素影响,对外部因素的敏感性相对较低,为资产配置者提供了多元化收益。此外,随着股市复苏,中国机构和散户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可能会加速从房地产向股票倾斜,以提升组合的配置效率。最后,推动股票市场健康发展是政策制定者的目标,股票市场的繁荣有助于提振情绪、创造财富和扩大内需,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等新质生产力提供资金支持。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