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电价波动剧烈,负电价现象频发
AI导读:
近期欧洲电价经历过山车式波动,多国电价一度飙升后,又因发电量猛增出现负电价现象。专家指出,这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及能源转型步伐加快有关,但电力系统灵活性不足和储能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带来新挑战。
近期,欧洲电价经历了一场过山车式的波动。2024年12月,欧洲多国电价飙升,刷新年度纪录,然而进入新年后,由于发电量激增,尤其是德国风能发电达到40吉瓦,远超需求,导致电价在短时间内跌至零元以下,出现了罕见的负电价现象。
1月1日,德国作为欧洲电力市场的领头羊,盘中连续四小时电价为负,意味着发电厂不仅无法盈利,还需支付输电费用。不过,这一情况并未持续太久,1月6日,德国电价已小幅回升至0.03欧元每度。
除德国外,英国、法国、芬兰、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在过去一年中也不时出现负电价情况。这一现象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持续增长密切相关,随着欧洲能源转型步伐的加快,负电价现象或将愈发频繁。
专家指出,尽管电价偶尔跌至负值,但并未改变德国工业高电价的现状,能源价格高昂仍是德国经济复苏的一大障碍。同时,电价的大幅波动也给欧洲电力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
据欧洲电力交易所数据显示,2024年欧洲电力市场负电价时长创历史新高,德国负电价时间长达468小时,法国则同比增加了一倍多,达到356小时。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欧洲在俄乌冲突后加速推进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大幅增加,但电力系统灵活性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此外,欧洲储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未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的发展同步,导致电力供需平衡面临更大挑战。专家表示,负电价现象的频发,折射出欧洲能源转型已进入关键时期,需要妥善处理新能源发电产业投资、储能产业发展规划、传统化石能源发电规模以及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过高等问题。
对于居民而言,负电价的效应尚未显现,而对于有储能设施的企业来说,负电价则带来了一定的电费降低机会。然而,整体来看,欧洲离廉价电仍有不少距离,这并非单纯靠降低发电成本就能解决。
德国电费结构中,发电成本仅占35%左右,大头在于运输调度电力的用网费、发电税和增值税。因此,即使电力批发价格下行,甚至偶尔出现负电价,但叠加上用网费、税费等各项费用,工业企业等终端用户的电价依然高昂。德国政府虽已采取措施降低企业电价,但效果有限。
欧洲高能源价格是一个系统性问题,短期内难以通过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来解决。因此,欧洲电力市场仍需面对诸多挑战。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