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教育领域,推动教育革新。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教学,但也带来成本、技术依赖等挑战。需加强监管,确保技术发展符合社会期待,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人工智能作为一股强大的驱动力,正深刻地改变着教育领域,推动着教育事业的革新与发展。其强大的文本、图像生成功能,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资料检索与自主学习途径,还带来了丰富的互动体验,同时助力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教育部办公厅已发布通知,明确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增设人工智能教育栏目,旨在汇聚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计划分批建立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及高科技企业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展厅等资源向中小学开放,开发适宜中小学生的教育资源。

随着教育从工业时代步入数字时代,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教育生态正向情景化、个性化和数据驱动三个方向转变。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通过深度学习和生成模型,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并根据学习进度和兴趣生成相应资源,实现了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让因材施教的梦想照进现实。

然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教育而言并非仅仅是增添了一个新工具。生成式人工智能如同双刃剑,在带来教育技术红利的同时,也因成本高昂、技术要求难以满足等问题,影响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此外,其生成的完整逻辑语句可能导致学生过度依赖技术,忽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甚至引发学术作弊和诚信问题。

教育作为特殊领域,如何最大化发挥人工智能的积极作用,避免潜在风险,确保其发展符合社会期待,仍需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探索。为此,需从法治层面提出应对措施,防治教育异质化风险。一方面,应高度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潜在安全、伦理风险,细化伦理规范,通过规制定制扩大数据库,避免偏见,确保多样性。另一方面,通过制定教育企业指导方针,梳理生成式人工智能科技发展相关规制,衔接数据保护法规、政策,为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设定法治框架。

当前,人工智能正处于全球应用落地快速发展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人工智能技术应服务于教书育人,在辅助“授业”“解惑”的同时,坚持教师“传道”的主体地位,提升信息应用能力,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同时,需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和指导,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审批和监督技术应用,确保其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示范应用场景,提供指导和支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不断创新发展。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教育变革与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