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丰硕,中非关系实现新跃升
AI导读: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布未来3年开展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中非关系实现新跃升。中非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中国给予非洲国家零关税待遇,中非合作助力非洲工业化发展。
中非合作论坛自2000年成立以来,已见证了中非关系实现了从建立新型伙伴关系到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四级跳”。2024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峰会期间,双方关系再次整体跃升,并宣布了未来3年开展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涵盖文明互鉴、贸易繁荣、产业链合作等多个领域。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所所长黎文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十大伙伴行动”为中非具体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方向。围绕产业链、互联互通、新能源、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合作,将成为未来中非贸易和中国对非投资的新增长点。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对非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出口产品从日用消费品、轻工业品发展到机电、能源、电动车等。
峰会期间,中方还决定给予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这对于扩大非洲对华出口、平衡中非贸易具有重要意义。黎文涛认为,中非合作论坛对于中非关系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推动了中非关系迈向更加体系化的发展轨道,还带动了经贸、政治等领域的飞跃。
此外,黎文涛还谈到了中非农业合作的重要性。非洲面临饥饿与就业两大挑战,农业发展潜力巨大。此次峰会取得的成果有助于将中国的农业发展经验和相关技术、设备引入非洲,为非洲农业发展提供借鉴。对于未来中国企业赴非洲投资的风险防范,黎文涛建议要密切关注非洲国家政局稳定性情况,提前做好市场调查和长期战略规划,并做到合法合规。
在谈及非洲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面临的制约因素时,黎文涛指出历史原因、教育水平、国家政策等方面的问题。然而,中非深化合作对于非洲工业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国与非洲围绕能源、矿产展开的合作,以及中非之间的交流促进了非洲产业园区的建设,都对非洲工业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外,中国对非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经济条件,以生产性项目援助为抓手,通过帮助非洲国家增强“造血”功能来促进其经济发展。
黎文涛还提到了债转发展是缓解非洲债务问题的方式之一,需考虑与债权国利益相挂钩,改善非洲经济流动性缺失的问题。整体而言,中非合作正在不断深化,为中非关系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