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年购物季“寒意”逼人,消费市场面临多重挑战
AI导读:
2024年欧洲新年购物季表现低迷,多国消费者担忧程度居高不下,生活成本上涨和通胀高企导致消费更加谨慎,零售商调整策略应对市场变化。
往年每当岁末钟声敲响之际,整个欧洲本应沉浸在跨年消费的热闹氛围中,然而今年的新年购物季却显得“寒意”袭人。
据路透社报道,2024年年末的购物季,欧洲消费市场“犹如被一层迷雾笼罩”,整体表现不尽如人意。意大利购物易(ShopFully)和德国优惠提供商(Offerista)这两家数字零售营销公司近期联合发布的2024年假日购物调查报告显示,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消费者“担忧程度”位居前列,成为此次购物季中最“焦虑”的群体。
欧洲消费者为何如此忧心?由于生活成本不断攀升,消费者钱包“压力山大”,不得不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柴米油盐”等基本生活开支上。
报告中的详细数据进一步反映了消费者的谨慎态度。在罗马尼亚,近三分之二的消费者假日购物预算与上年持平,另有近20%的消费者计划减少支出。通胀高企、生活成本上涨、能源价格上涨和个人财务压力等多重因素,共同促使消费者将更多精力放在基本开支上,尤其是食品饮料等生活必需品。
通胀问题是整个欧洲的“棘手难题”。克罗地亚社会学家伊维卡·罗迪奇指出,克罗地亚每3个退休人员中就有一个处于贫困边缘,即使在跨年期间也难以增加消费。他强调,克罗地亚仍面临高通胀的严峻挑战,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退休人员的生活,也对整个社会的消费产生了负面影响。
汇丰高级经济学家克里斯·黑尔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导致欧洲家庭消费疲软的三大原因:高利率环境、居民财富减少和消费信心低迷。高利率环境增加了家庭借贷成本,使家庭更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欧元区家庭储蓄率达到15.7%,高于上一季度的15.2%。居民财富减少则直接削弱了家庭的消费能力,导致消费信心低迷。欧洲家庭对未来经济前景持悲观态度,进一步抑制了消费。
德国市场研究机构捷孚凯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12月德国消费者信心先行指数较上月修正后的数据下降4.9点,跌至-23.3点,消费意愿进一步降低。法国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根据法国国家统计和经济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法国2024年11月消费者综合信心指数从上月的93降至90。黑尔进一步指出,目前欧洲消费者信心疲弱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能源短缺给欧洲家庭带来的“创伤”效应;二是欧洲地区面临政治不确定性以及美国下一届政府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不仅影响了欧洲消费者的信心,也对欧洲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
“节俭之风”在欧洲盛行,使得今年的新年购物季呈现出与往年不同的特点。欧洲零售业从业者发现,如今的消费者比以往更加“谨慎”和“保守”,他们的购买行为更多基于“需求”而非“欲望”。为了适应市场环境与消费者心态的变化,各国零售商纷纷调整经营策略。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减少送礼人数和礼品数量已成为一种趋势。事实上,这一趋势在疫情暴发之初便已显现。但在之后的几年里,各国政府推出政策支持消费,零售业短暂回暖,延缓了这一趋势的发展。然而,如今伴随着欧洲经济复苏乏力以及消费信心普遍不足的现状,减少购买节日礼品的趋势再度回归,且势头强劲。
调查发现,今年礼品卡和礼券成为最受欢迎的礼物之一。礼品卡和礼券的优势在于,能够让收礼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灵活选择,同时有助于送礼者严格控制预算,可谓一举两得。许多商家已经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趋势,将礼券打造为今年的“礼品之星”。
此外,为消费者提供灵活的付款条件和多样化的付款方式也成为商家吸引顾客的重要手段。尽管大多数人在节日前夕制定了相对谨慎的消费计划,但仍有人难以抵挡诱惑,“冲动消费”。对于这些“大方”的消费者,商家自然要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在德国,不少商家提供了有吸引力的付款方式,如专门针对“黑色星期五”促销活动的分期付款计划,以及按月付款、先买后付等新支付方式,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近年来,网上购物越来越受到欧洲消费者的青睐。网上购物的诸多优势使其受欢迎程度不断攀升。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轻松浏览各类商品,而且网上商品的价格往往与实体店相似甚至更低,同时还能享受快速免费送货以及“网上购买、店内取货”等便捷服务。金融公司Running Point Capital零售专家迈克尔·舒尔曼表示:“今年的假期缩短了,人们去店内购物的时间也相应减少,更多消费者会通过手机和电脑完成购物。”
尽管欧洲消费市场笼罩在阴霾之下,但仍有人对未来充满期待。多位经济学家认为,消费市场的寒冬并非无法逾越。要让欧洲消费者重新找回信心和热情,实现经济突围是根本之道。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