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初中国航天完成五次发动机试车,商业航天领域预计将迎来可回收火箭的频繁首飞。业内认为2025年有望成为商业航天进入爆发期的关键之年,耐心资本在此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财联社1月3日讯(记者郭松峤)2025年初,中国航天领域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1月2日,中国航天在北京与河北涞源成功完成了五次发动机试车,为全年航天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商业航天作为中央政策推动及地方政府探索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领域,今年预计将见证可回收火箭的频繁首飞。朱雀三号、力箭二号、天龙三号、引力二号、双曲线三号、智神星一号等一系列火箭将相继亮相。那么,商业航天在2025年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呈现出哪些发展趋势?耐心资本对商业航天的发展又具有怎样的意义?

近日,财联社记者探访了中国民营航天企业的发源地——北京亦庄,与蓝箭航天火箭研发部总经理、朱雀三号总指挥戴政,以及商业航天领域投资人、基石资本执行董事浦槟岩进行了深入对话。

戴政透露,2025年商业火箭的发展步伐有望与激增的卫星需求相匹配。蓝箭航天已规划了朱雀二号改进型的六次发射和朱雀三号的三次发射计划,包括首次飞行,均有望参与国家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项目。

浦槟岩则指出,随着行业竞争格局的日益明朗,商业航天的投融资规模预计将进一步扩大,投资将更加聚焦于头部企业和关键供应链环节。此外,随着火箭、卫星及星座建设能力的提升,将催生出更多新的投资机会,如太空旅行、飞船、太空垃圾回收等,这些均建立在商业航天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之上,未来有望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2025年或成商业航天爆发关键年

回顾商业航天的发展历程,2015年被视为其元年。当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标志着中国航天步入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全新发展阶段。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业内人士如何评价当前商业航天的产业现状?

浦槟岩认为,过去十年间,中国商业航天取得了显著成就,在产品化能力、降低成本路线及批量化生产方面均积累了有效经验,整体符合预期。然而,他也坦言,商业航天的商业化闭环仍在形成中,尽管我国商业航天发展迅速,但与国际上的领先者如SpaceX相比,仍存在差距,这体现在卫星发射组网进度、可回收火箭产品化进度以及火箭和卫星成本等多个方面。

业内普遍认为,2025年有望成为商业航天进入爆发期的关键一年。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千帆、国网等大型卫星互联网星座相继启动组网工作,为市场创造了巨大的需求。此外,去年11月30日,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完成首发任务,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射资源,满足了更多需求。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将迎来多枚可回收火箭的首飞,包括朱雀三号、力箭二号、天龙三号、引力二号、双曲线三号、智神星一号等。

戴政强调,当前正处于行业可重复使用火箭全面爆发前的关键阶段。尽管2024年商业航天发射次数未达预期,但行业在技术上取得了诸多重大进展,如多家企业进行了垂直起降和可重复使用相关试验。

耐心资本在商业航天领域作用凸显

2024年,商业航天在一级市场上备受资本青睐。蓝箭航天、东方空间、天兵科技、深蓝航天、星际荣耀等民营火箭公司以及微纳星空等卫星公司均成功完成了新一轮融资。

商业航天作为新兴且潜力巨大的领域,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特性。因此,耐心资本在此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与追求短期回报的资本不同,耐心资本着眼于长期价值。

浦槟岩指出,商业航天具有“四高一长”的特点: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及长周期。从论证、设计、试验到形成批量化生产能力,需要经历漫长的周期,可能长达5-10年甚至更久。

在他看来,在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过程中,创投基金的投资对中小企业跨越发展里程碑起到了关键作用。耐心资本在商业航天领域所发挥的作用,相比其他赛道可能更加直接和关键。

对于未来行业资本环境的趋势,浦槟岩认为,资本市场对商业航天的态度变化与商业航天行业近十年的发展密切相关。经过约十年的发展,商业航天已基本度过了从零到一的产品阶段和技术路线选择、产品验证阶段,风险整体已相对收敛。

下一步,商业航天将面临规模商业化的挑战,已进入从1到10的阶段。资本方对不同阶段的项目将有不同的关注和侧重,更加注重长期价值。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