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亮点及中非关系新机遇
AI导读: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布未来3年开展“十大伙伴行动”,涵盖多个领域,为中非合作提供新机遇。中非关系实现“四级跳”,中国对非洲的战略重视不断加深,推动非洲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舒晓婷北京报道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4年来,中非关系实现了从新型伙伴关系到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四级跳”,体现了中非合作的与时俱进及中国对非洲的战略重视。2024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峰会期间宣布了未来3年开展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涵盖多个领域。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所所长黎文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十大伙伴行动”为中非具体领域务实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方向。围绕产业链、互联互通、新能源、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合作,将成为未来中非贸易和中国对非投资的新的增长点。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对非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出口产品从日用消费品、轻工业品发展到机电、能源、电动车、光伏产品等。
此次峰会,中方决定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成为实施这一举措的首个发展中大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黎文涛指出,此举对于未来扩大非洲对华出口、平衡中非贸易、提升非洲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非合作论坛自2000年设立以来,为中非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机制化的平台,推动中非关系迈入更加体系化的发展轨道。论坛部长级会议每三年举行一届,对过去中非关系取得的成果、经验与问题进行提炼与总结,并对未来进行规划。在中非合作论坛带动下,中国对非合作在经贸、政治等各领域实现飞跃。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亮点包括确立了新时代中非关系的新定位,明确了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六大主张,并宣布了未来3年的“十大伙伴行动”。中非关系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对非洲的战略重视,提出的现代化六大主张更加符合全球南方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与道路。
中非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出日益多元、绿色、可持续的特点。此次峰会,中方提出的兴农惠民伙伴行动将有助于将中国的农业发展经验和相关技术、设备引入非洲,为非洲农业发展提供借鉴,一定程度缓解非洲面临的粮食不安全问题。黎文涛建议中国企业走进非洲时要密切关注非洲国家政局稳定性情况,提前做好市场调查和长期战略规划,做到合法合规。
非洲推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历史原因、教育水平、国家政策等。中国对非洲的工业化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与非洲围绕能源、矿产展开诸多合作,建立上下游产业链,促进非洲重工业化发展。中非之间的交流还促进了非洲产业园区的建设,对非洲工业化发展也有很大带动提升。
黎文涛评价称,中国对非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经济条件,与非洲的现实处境与发展逻辑相符。中国强调援助与对外投资、经贸的相互协同与促进,通过帮助非洲国家增强“造血”功能来促进其经济发展。债转发展为处理非洲债务、促进非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图片链接省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