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特医食品与保健食品进口政策正式落地
AI导读: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批复海南省人民政府,原则同意海南自贸港临时进口少量特医食品和适量保健食品的管理暂行规定,标志着海南自贸港特医食品和保健食品改革政策正式实施,将满足罕见病及特定疾病患者的临床营养需求,同时给国内监管带来挑战。
12月3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批复海南省人民政府,原则同意海南自由贸易港临时进口少量特医食品和适量保健食品的管理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这是总局支持海南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打造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海南自贸港特医食品和保健食品改革政策正式实施。
暂行规定生效后,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内指定的医疗机构将启动临时进口工作,涉及已在境外合法上市的少量罕见病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适量保健食品。此举旨在满足罕见病及特定疾病患者的临床营养需求,同时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激励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创新力度。
此前,中央及国家部委政策已明确支持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扩大境外进口保健食品、保健用医疗器械范围,允许先行区进口使用境外上市但境内未上市的特医食品等。6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相关决定,自2024年10月1日起,允许博鳌乐城先行区内指定的医疗机构临时进口境外合法上市的保健食品和特医食品,并在本机构内使用。此举旨在推动政策部署落地,发挥政策效用。
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表示,这一政策打破了海外保健食品、特医食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制度限制,为加速保健食品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和动能。然而,他也指出,该政策对市场端影响有限,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商或自行到境外购买的现象仍普遍。同时,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监管制度的差异,以及食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给国内监管带来巨大挑战。
目前,保健食品市场存在‘蓝帽子’失速、跨境电商产品失控等问题,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监管部门面临上位法支持不足、执法困难等问题,跨境电商物品的监管责任不明确,导致监管缺失。在经济下滑背景下,监管部门支持创新的动力不足,海关和市场监管部门需调整监管范式以适应新形势。
新京报记者王卡拉报道
(文章来源:新京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