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旅游交流升温,年轻游客成主力
AI导读:
2025年元旦前夕,中新旅游交流日益紧密,得益于互免签证政策,新加坡年轻游客纷纷前往中国旅游,探索更多旅游目的地,享受中国日益优化的旅游体验。
2025年元旦前夕,李镁欣踏上了从新加坡“狮城”飞往中国东北“雪国”的旅程,她的目的地是从长春到延吉,再到长白山,在这片银装素裹的世界中迎接新年。
27岁的李镁欣是马来西亚人,但长期居住在新加坡。过去一年,她游历了中国多个城市,从繁华的广州、深圳,到历史悠久的北京、哈尔滨,再到美食之都成都、魔幻之城重庆。得益于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互免签证政策,她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选择前往中国旅游。
自2023年7月中国恢复对新加坡公民15天免签政策,再到2024年2月两国正式实现互免签证并将停留时间延长至30天,中新两国的旅游交流日益紧密。据新加坡旅游局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共有289万中国游客到访新加坡,同比增长134.1%,中国成为新加坡最大的游客来源地。同时,新加坡游客对中国的兴趣也日益浓厚,2024年前7个月,赴北京旅游的新加坡游客就达到了10万人次左右,同比增长350.3%。
除了互访人数激增外,旅行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去,新加坡游客主要前往中国广东、福建等地探亲、祭祖,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周末飞往深圳、成都等城市,享受短途旅行带来的新鲜感。新加坡华运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良义表示,入境停留时间的延长使游客有更充裕的时间去体验更长的旅行路线,如“丝绸之路”等。
希尔顿集团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加坡年轻人对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兴趣浓厚,除了传统的北京、上海等热门城市外,他们还将目光投向了西安的大唐历史、新疆、西藏、云南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魅力等更多旅游目的地。
新加坡全国旅行社协会执行委员会秘书长陈章豪指出,中国城市及文化的多样性和活力正吸引更多年轻游客到访。社交媒体在推动中国景点“出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电视剧的取景地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成为热门打卡地后,也被新加坡华人所关注,他们纷纷飞往中国打卡并将旅程分享到新加坡的社交媒体上,从而吸引更多人前往中国。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中国日益优化的旅游体验。从支付到交通、从服务语言到景区设施,中国的国际化程度正快速提升。手机支付软件优化了境外银行卡绑定流程,让外国游客在使用移动支付时更加便捷。新加坡游客在中国旅行时,可以轻松使用各种应用软件进行订票、支付和查询路线等操作。
对于李镁欣和她的朋友们来说,到中国旅行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可以更方便地使用中国网购平台购物。在新加坡登录中国电商平台购物往往需要支付运费且商品种类有限制,但在中国旅行时他们可以提前下单心仪的商品并直接寄到酒店既省钱又高效。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