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旅游交流升温,年轻游客成主力军
AI导读:
2025年新年,中新旅游交流持续升温,年轻游客成为主力军。得益于互免签证政策,中新两国游客互访数量大幅增长,旅行方式也发生显著变化。社交媒体助力中国景点“扩散出圈”,中国日益优化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外国游客。
2025年新年之际,李镁欣踏上了一场特别的旅程,她从新加坡“狮城”出发,飞往中国东北的“雪国”,途径长春、延吉,最终抵达长白山,在银装素裹的世界里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位27岁的马来西亚籍新加坡常驻居民,过去一年中频繁造访中国各大城市,足迹遍布广州、深圳、北京、哈尔滨、成都和重庆。
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互免签证政策,为李镁欣和她的朋友们打开了通往中国的大门。2023年7月,中国恢复了对新加坡公民15天的免签政策,同年2月,两国正式实现了互免签证,并将停留时间延长至30天。这一政策不仅促进了中新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也极大地推动了中新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据新加坡旅游局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共有289万中国游客到访新加坡,同比增长134.1%,中国成为新加坡最大的游客来源地。与此同时,新加坡游客前往中国的数量也大幅增长,2024年前7个月,赴北京旅游的新加坡游客就达到了10万人次左右,同比增长350.3%。
随着互访人数的激增,旅行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去,新加坡游客主要前往中国广东、福建等地探亲、祭祖,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利用周末时间飞往深圳、成都等城市,享受短途旅行的乐趣。新加坡华运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良义表示,入境停留时间的延长使得游客能够有更充裕的时间去体验更长的旅行路线,如“丝绸之路”等。
希尔顿集团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加坡年轻人对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北京和上海依然是热门旅游目的地,但西安的大唐历史、新疆、西藏、云南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魅力也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新加坡全国旅行社协会执行委员会秘书长陈章豪认为,中国城市及文化的多样性和活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游客。
社交媒体在推动中国景点“扩散出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电视剧的取景地先是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成为热门打卡地,随后被新加坡的华人看到并前往打卡,并将旅程制作成英文内容发布在新加坡的社交媒体上,从而吸引了更多人前往中国旅游。
中国日益优化的旅游体验也是吸引外国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支付到交通、从服务语言到景区设施,中国的国际化程度正在快速提升。手机支付软件也优化了境外银行卡绑定流程,让外国游客在使用移动支付时更加便捷。新加坡游客在旅行时可以轻松使用各种应用软件进行订票、支付和查询路线等操作。
对于李镁欣和她的朋友们来说,到中国旅行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可以更方便地使用中国网购平台购物。在新加坡登录中国电商平台购物往往需要支付运费且商品种类有限制,而去中国旅行前提前下单心仪的商品并直接寄到酒店既省钱又高效。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