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汽车业挑战加剧,中国车企出海迎新机遇
AI导读:
国内汽车业迎来拐点,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燃油车。欧洲汽车业面临特朗普关税威胁和碳排放新规,裁员减产求存。中欧车企合作成趋势,中国车企出海迎新机遇。
国内汽车业正迎来历史性拐点。据投行及研究机构预测,明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1200万辆大关,将首次超越燃油车销量,比政府原定的2035年目标提前十年达成。中国电动化步伐惊人,但传统车企正面临转型阵痛。
大众汽车近期与工会达成协议,承诺不关闭德国本土工厂,但将裁员3.5万人、削减产能73.4万辆,并对数千名高管降薪10%。这一折衷方案历经长达三个月的谈判,最终达成。然而,大众集团的最大股东保时捷汽车控股警告称,大众营收惨淡,股权价值需减计约200亿欧元。
欧洲汽车业亦面临严峻挑战。特朗普关税政策重返白宫,欧盟实施更严格的汽车碳排放新规,使得欧洲车企雪上加霜。德国咨询公司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已有20家年收入超千万欧元的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申请破产。博世、斯特兰蒂斯、舍弗勒等巨头纷纷裁员,减产求存。
汽车业萎缩导致上游原材料厂商承压。欧洲最古老钢铁厂艾拉炼铁厂宣布破产,钢铁巨头蒂森克虏伯亦大幅裁员。德国汽车制造商的商业情绪急剧下降,国际市场竞争白热化,欧盟汽车销量增长停滞。欧洲买车需求减少,人口老龄化、年轻人环保意识增强等因素导致车企产能过剩。
面对特朗普关税威胁和欧盟碳排放新规,欧洲车企试图开辟多元市场空间,与南美国家达成贸易协定,取消关税。同时,车企采取油车涨价、电车打折策略,引导市场转向电动化。然而,欧洲车企转型速度缓慢,电车性能表现不佳,市场共识认为其转型困难。
尽管身处危机,欧洲车企仍握有王牌。在电池续航、智驾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品牌价值、车身安全度、维修成本等细节成为消费者决策关键。中欧车企合作成为趋势,斯特兰蒂斯与零跑合作推出低价纯电车型,大众投资小鹏实现优势互补。
中欧电动汽车关税谈判取得新进展,但车企出海欧洲需探索新模式。在中国车企出海欧洲面临挑战之际,收购欧洲本地品牌或成为快速打开市场的捷径。斯特兰蒂斯考虑拆分出售旗下品牌,为中国车企提供机遇。
(图片链接保留)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