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预报技术迈向自主可控
AI导读:
中国气象预报技术实现“无缝隙、全覆盖”智能数字预报,建立全球数值预报模式体系,自主研发人工智能气象大模型,成为全球仅有的四个具备完整技术研发体系并实现业务应用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气象预报技术正朝着自主可控的方向稳步前进,实现了“无缝隙、全覆盖”的智能数字预报,精准度显著提升。目前,中国已成功建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数值预报模式体系,成为全球仅有的四个具备完整技术研发体系并实现业务应用的国家之一。
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善允在发布会上透露,气象部门积极引入新技术,一批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气象大模型如“风雷”、“风清”、“风顺”、“盘古”、“风乌”和“伏羲”等已相继问世,部分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主流大模型的水平。这些大模型助力构建了全球智能预报业务体系,使中国能够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3-7天预报区域性暴雨、高温、寒潮等天气过程,甚至提前15天预测全国性重大天气过程。
在气象观测领域,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全国气象灾害监测率已高达80%。气象监测国土覆盖率从29%提升至44%,冰雹、龙卷风和雷暴大风的识别率也分别提升至84%、80%和85%。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已成为全球唯一同时运行黎明、上午、下午、倾斜等近地轨道民用气象卫星的国家。
中国气象局预报司副司长、高质量发展办常务副主任张洪广表示,气象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极大地提升了气象服务国家和人民的能力。目前,强对流天气的预警提前量已达43分钟,台风24小时平均路径预报误差更是缩小至62公里,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此外,还研发了69个高价值气象数据产品,进一步增强了气象数据的应用服务能力。与2019年相比,中国气象数据网的新增用户数量已达20.2万个,用户总数更是突破了50万个。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