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欧领导人宣布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并作出三项重大决定,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全球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系发展。

中欧历史性会晤,共谋合作新篇章!

新华社消息,9月1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举行会晤。此次会晤,中欧领导人宣布正式签署历时8年谈判达成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并作出三项重大决定,旨在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习近平强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带来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欧应坚定不移推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坚持和平共处、开放合作、多边主义和对话协商。此次会晤,中欧双方不仅签署了《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还决定建立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中欧数字领域高层对话,打造中欧绿色伙伴、中欧数字合作伙伴,并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力争年内完成。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对外商签的首个全面、高水平的地理标志保护双边协定正式落地。该协定将为中欧双方的地理标志提供高水平保护,有效阻止假冒地理标志产品,保障消费者利益。同时,该协定也将为中国相关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提供有力保障,推动中欧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

此外,中欧双方还决定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资料显示,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已举行多次,双方在市场准入、投资保护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的签署,将有助于深化双方互利合作,巩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经贸基础,并进一步增强中欧双边政治互信。

中欧双方在维护多边主义上也有共同利益。面对单边霸凌行径的愈演愈烈,中欧双方均表示愿共同维护多边体系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捍卫公平正义和国际秩序。此次会晤,中欧双方还就抗疫合作、全球产业链稳定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展现了中欧关系的韧性和活力。

中欧班列在疫情期间的逆势增长,也体现了中欧合作的坚实基础和广阔前景。中欧班列的开通,为保障疫情下中欧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物流畅通和物资供应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各国携手抗疫的“命运纽带”。

总的来说,此次中欧历史性会晤,不仅深化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还为全球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系注入了新的动力。中欧双方将继续携手前行,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