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巴拿马运河历史变迁揭示了美国周边国家的发展困境。美国通过条约获得运河控制权,强制迁移巴拿马人,造成深远影响。巴拿马人民经过斗争,终于收回运河主权。

“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这句谶言困扰着美国周边国家的发展。巴拿马运河的历史变迁,成为了这种困境的生动写照。在美国眼中,巴拿马运河是其20世纪的辉煌成就,象征着现代性对自然环境的征服。然而,哥伦比亚国立大学历史教授玛丽萨·拉索在《被抹去的历史:巴拿马运河无人诉说的故事》中,却揭示了这段历史的另一面。

拉索根据大量原始档案和采访资料,还原了一个被“成功者叙事”掩盖的真相。她描述了美国如何通过强制迁移城镇和居民、改变运河区景观等措施,将破碎、失败与背井离乡的绝望留给了巴拿马。运河区成为了美国在巴拿马的“国中之国”,将巴拿马一分为二,造成了巴拿马人民的隔阂与苦难。

巴拿马曾是印第安人的居住地,后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独立并加入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903年,美国通过支持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独立,与巴拿马签订《巴拿马运河条约》,取得了开凿运河和“永久使用、占领及控制”运河和运河区的权利。运河区成为了美国在中美洲的“飞地”,巴拿马人民被剥夺了对这片土地的主权。

运河区曾是巴拿马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但在1913年至1916年间,为了美国的全球战略需求,城镇被拆除,大量居民被迫离开。美国试图在运河区建立“完美”的村镇和城市,以证明自己的征服能力。然而,这种“文明开化”的背后,是对巴拿马人传统和历史的破坏与遗忘。

拉索认为,西方世界将热带地区视为“野蛮之地”,是现代文明的对立面。他们打着“带领土著进入文明世界”的旗号,进行“开疆拓土”的行为。然而,实际上,巴拿马早已深度介入全球贸易,铁路、蒸汽发电、蒸汽船等技术早已改变了巴拿马民众的生活方式。巴拿马运河真实的早期历史被“沉默”了,那些生活和忙碌在运河区长达400年之久的巴拿马人,被这些历史所忽视。

然而,巴拿马人民并未屈服。他们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于1977年与美国签订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和《关于巴拿马运河永久中立和经营的条约》。从1999年12月31日起,巴拿马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驻在运河区的美军全部撤出。2024年12月22日,巴拿马总统穆利诺发表声明重申巴拿马运河主权,强调巴拿马的主权和独立不容谈判。

如今,巴拿马运河在巴拿马人的自主管理下,已成为国家不可剥夺的重要财产。数代巴拿马人为了争取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的努力与坚持,终于让巴拿马运河回到了自己的手中。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图片链接保留未做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