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首批成品油出口配额已下发,总量与去年持平。本次配额中,前三家企业占据超八成配额。出口贸易方式呈现一般贸易下降、加工贸易增长的趋势,主要因成品油出口退税率下降政策执行。行业人士认为,这将促进国内炼化产能转型升级。

2025年首批成品油出口配额近日正式下发,总量达到1900万吨,与去年持平。据能源咨询机构金联创数据,首批配额下发后,各出口主体将充分利用配额进行明年1月的出口安排,预计出口量将环比增长。

我国成品油出口采用配额制,旨在根据国内外市场情况调节供应。本次配额中,中国石化集团、中国石油集团和中国中化集团占据前三位,配额量分别为744万吨、578万吨和206万吨,占总配额比重超八成。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兵器集团配额量同比大增52.17%,达到23万吨。

在出口贸易方式上,本次配额呈现一般贸易方式下降、加工贸易方式增长的趋势。一般贸易方式配额总量同比下降9.28%至1305万吨,而加工贸易方式总量同比增长29.35%达595万吨。这一变化主要归因于成品油出口退税率下降政策的执行。

近年来,我国成品油出口退税政策多次调整。今年11月15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下发《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将部分成品油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这一政策直接导致一般贸易方式出口价差缩小,加工贸易方式在收益上更具优势。据统计,2024年一般贸易方式、加工贸易方式配额占比分别为81%、19%。

行业人士认为,短期内,成品油出口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贸易方式结构来保障盈利空间。长期来看,退税下调新政将促进国内炼化产能转型升级和边际出清,进一步提升中国油企在国际能源市场的竞争力。国投期货研究院分析师高明宇表示,考虑到明年国内新增炼能投放和汽油消费达峰等因素,成品油市场供需盈余将加重,这将进一步推动国内炼化产能的转型升级。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