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郑州等城市有望加入汽车年产量100万辆的“俱乐部”,加剧了“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竞争。比亚迪与上汽集团成为关键力量,各大城市间的汽车产业竞争影响了当地产业链布局和产业发展走势。

继上海、深圳之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将推动郑州等城市在2024年加入年产量100万辆汽车的“俱乐部”,进一步加剧了“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竞争态势。

在郑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透露,今年1-11月,郑州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实际下线量达到52.9万辆,增速高达112.9%。这一强劲势头有望使郑州在2024年首次实现汽车年产量突破100万辆,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之城。比亚迪与上汽集团是郑州实现这一目标的两大关键力量。

上汽集团自2017年起在郑州投建基地,其汽车年产量已从最初的2万辆/年增长至2023年的超44万台/年,使郑州成为上汽全球布局中最大、最广、最深的城市,同时也是其全国最大的乘用车生产基地。2023年4月,比亚迪郑州工业园的建成进一步完善了郑州的汽车产业链布局,仅今年前11个月,郑州比亚迪的汽车年产量就达到47万辆。

未来,郑州将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为方向,继续建设“4+N”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生态。同时,长沙和合肥等城市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长沙有望在今年实现汽车产量100万辆,而合肥早在两年前就实现了这一目标,并宣布截至2023年10月21日,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已突破100万辆。

各大城市之间围绕汽车产业的竞争不仅影响了当地的汽车产业链布局,还影响了城市的产业发展走势。以合肥为例,蔚来汽车将总部迁至合肥后,当地新能源汽车产量逐渐攀升,并通过完善相关产业链,实现了多种造车业态的共同发展。合肥市的GDP也随之大幅增长,从2000年的325亿元攀升至2023年的1.27万亿元,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排名第四。

然而,尽管一些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动辄近百万辆,但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格局却日益激烈。因此,地方政府在追求产量规模的同时,也应着眼于产业未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向更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以提升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