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汽车出口量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占据重要地位。政策大力支持汽车出口,助力民企应对全球挑战,开拓国际市场。受访企业对未来出海前景表示乐观。

界面新闻记者|魏勇猛

编者按: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帮助企业纾困,规范涉企执法监管,并计划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在此背景下,界面新闻与界面智库自2024年10月起再度启动年度民营企业发展现状调研,旨在深入洞察民企最新动态、政策与法律需求,助力民企应对挑战。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跃居全球首位,出口量达491万辆。2024年,汽车出口持续高歌猛进,1至10月出口量已逼近去年全年,达到485.5万辆。新能源汽车凭借卓越的技术与产品力,在出口中占据重要位置,平均每三辆出口车中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与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一同被誉为外贸“新三样”,去年合计出口突破万亿元大关。

这一行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务院部委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汽车出口,多次强调其重要性,彰显扶持决心。年初,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从国际化经营、物流体系、金融支持、贸易促进、贸易环境、风险防范六方面提出18项政策措施,包括优化新能源汽车出口程序、提升运输效率、鼓励航运企业增加新能源汽车滚装船班次等。

随着出口量增长,汽车制造商面临运力挑战,部分选择自建船队解决。本次调研中,多位汽车企业从业者表示,汽车出口手续更加便捷,政策有效疏通堵点,促进汽车公司与航运公司直接对接,签订中长期协议,提升出海规模与效率。

当前,欧洲、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是中国汽车的重点出海区域。面对地缘政治与贸易保护影响,国内汽车制造商不再局限于整车出口,而是通过技术合作、投资建厂、收购参股等方式,开拓全球市场。例如,奇瑞汽车在西班牙合资工厂投产,比亚迪在匈牙利建设欧洲首座乘用车工厂,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集团合作在欧洲销售新能源汽车。

在东南亚地区,比亚迪、哪吒等7家中国汽车制造商已在泰国建立工厂,实现本地全链条流程。在南美洲,比亚迪宣布在巴西建设境外最大、最先进的工厂,长城汽车巴西工厂也将启动生产。同时,国内汽车制造商还与当地企业合作,以SKD或CKD方式进口,促进当地就业与产业链形成。

汽车企业海外建设需大量资金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合作,提供有力帮助。此外,部分沿海地区对出口汽车给予资助,如深圳市对经深圳港出口的汽车,根据数量分档资助,每辆车资助600至1000元。

中国汽车行业实现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的弯道超车,走向世界。然而,随着影响力扩大,贸易摩擦增多,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冲突成为最大挑战。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反补贴关税,导致中国电动车对欧出口环比下滑23%。

尽管面临挑战,受访的汽车企业从业者对未来出海前景表示乐观,愿与政府共同应对风险。他们希望政府发挥桥梁作用,引导企业、供应商、金融机构等形成合力,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出海;出台政策鼓励零部件企业走出去;加强国际人才流动与交流;创造长期稳定的外部环境,争取平等竞争机会。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