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山东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21%,稳居中国领先地位。山东正全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7万亿元。

中新网济南12月26日电(王采怡) 2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透露,今年前三季度,山东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21%,稳居中国领先地位。海洋产业已成为驱动山东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山东省副省长温暖指出,山东凭借长达3505公里的海岸线和15.86万平方公里的毗邻海域面积,其海洋资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优势和巨大潜力。

温暖介绍,山东正加速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壮大,构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目前,已建成72家国家级海洋牧场,'仙境海岸'与'黄河入海'成为山东旅游的新亮点。此外,'蓝鲸1号'、'国信1号'等大国重器屡创世界纪录,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规模连续两年领跑全国。2023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已突破1.7万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第二。

山东积极利用海洋科技优势,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目前,该省拥有50个国家级海洋科研机构与创新平台,包括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

在港口建设方面,山东已建成青岛前湾港区、董家口港区等多个大型综合枢纽港区,其全自主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多次打破世界纪录。近五年,山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跨越五个亿吨级台阶,2023年达到19.7亿吨,位居全国沿海港口之首。同时,山东已开通260条外贸航线,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线数量稳居中国北方港口之首。

山东还通过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儒商大会等活动,促进海洋领域的双向投资。'十四五'以来,山东新设涉海类外商投资企业191家,境外投资企业66家,涉海产品进出口额达3712.2亿元。今年1月至11月,山东船舶出口额同比增长148.6%,造船业新增订单和手持订单均处于高位。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厅长赵晓晖表示,山东将以发展现代海洋经济为目标,打造世界级海洋创新平台和增长极。到2027年,山东力争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万亿元,到2035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生态环境优美、海洋文化繁荣、海洋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海洋强省。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