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外贸突破4万亿,前海成深港规则衔接“试验区”
AI导读:
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元,前海成为深港规则衔接的“试验区”,助力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
今年前11个月,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达到4.11万亿元,为广东省贡献了约81%的增量。深圳作为“外贸第一城”,其对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重视程度远超其他城市,前海更是成为这一战略的核心区域。
面对经济全球化逆风加剧的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特别是强调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在此背景下,深圳作为外贸重镇,其角色更加凸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国际贸易规则研究院院长于海纯指出,中国正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这既是为了吸收先进规则,也是为了以我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主动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在“双向对接”的进程中,自贸区、自贸港起到了前沿引领的作用。而前海,凭借其“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战略定位,以及“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特殊性,成为深港规则衔接的“试验区”。
12月,正值《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正式发布一周年之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前海揭牌国际贸易规则研究院。借此机会,于海纯院长接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的专访。
于海纯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释放了两个重要信号:“扩”与“稳”。在逆全球化思潮加剧的当下,中国更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的产业体系,为世界各国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逐步与CPTPP、DEPA等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对接。
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于海纯认为,这将催生更多国际经济合作的新机遇。中国作为超大体量经济体,不仅机会众多,还会提供一系列单边开放的利好政策,进一步提高对世界各国的吸引力。
此外,于海纯还强调了前海在深港规则衔接中的特殊作用。他表示,前海是“特区中的特区”,可以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更有制度性地推动先行先试。同时,前海还可以作为“试验区”,在跨境数据流动等方面先行先试,为深港规则衔接提供实践经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深圳形成了“一体两翼”的格局,深圳研究院和国际贸易规则研究院将共同为深圳乃至全国的外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