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法国政局近期动荡不安,总统马克龙频繁更换总理,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崛起,玛丽娜·勒庞成为关键人物,法国社会面临阶层民意分裂,政治局势“右”转已成事实。

新华财经巴黎12月26日电(记者唐霁)随着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12月13日任命民主运动党主席弗朗索瓦·贝鲁为新总理,法国在2024年内已迎来第四位总理,同时也是马克龙总统任期内的第六位总理,这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史上极为罕见。法国政局近期动荡不安,街头游行罢工不断,国家改革进展缓慢,朝野矛盾激化。

一年来,法国政局跌宕起伏,与玛丽娜·勒庞率领的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的崛起密切相关。尽管勒庞本人陷入“挪用欧盟资金”官司,可能失去再次竞选总统的资格,但极右翼势力已成气候,即便勒庞被定罪,也会有更多“勒庞式”代言人涌现。自2024年初以来,马克龙政府推行的多项改革措施便遭遇巨大阻力,总理更迭频繁,至6月欧洲议会选举更是演变成大危机,执政党联盟失去议席领先优势,国民议会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俯瞰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7月26日摄)。新华社发

新任总理贝鲁能否稳定政局尚待观察。法国极右翼势力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法国社会面临阶层民意分裂,精英阶层与工人阶级和底层民众之间的分歧日益加剧。民众对经济现状的不满被导向移民议题,越来越多人向保守、排外的极右翼阵营倾斜。国民联盟主张严格限制移民、反对欧洲一体化和欧元,代表了法国社会的“另一个侧面”。

法国国家统计和经济研究所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11月,法国家庭对失业的担忧显著上升,达2021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民众普遍担心物价上涨、裁员风险加剧、生活水平下降。巴尼耶遭弹劾后,法国舆论研究所发布的民调显示,如果马上举行总统选举,勒庞的得票率可能高达38%,远超复兴党秘书长、前总理阿塔尔的支持率。勒庞完成了对马克龙阵营民意支持率上的反超。

9月5日,在法国首都巴黎的总理府,米歇尔·巴尼耶出席与即将卸任的总理阿塔尔(未在画面中)的交接仪式。新华社发(亨利·施瓦茨摄)

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主席若尔当·巴尔代拉作为勒庞钦定的接班人,正逐渐在年轻人、大学生、城市中产等群体中扩大影响力。他抓住了年轻人政治娱乐化潮流,利用社交媒体塑造个人形象来吸引选民,并主张严格边境检查、限制欧盟境内移民流动、提高国民购买力等。虽然国民联盟的话语体系有所改变,但其极右翼意识形态并无实质性变化。

法国政治局势“右”转已成事实,更多“勒庞”式人物的出现是必然。由于执政党在议会处于劣势,政局短期内难有改观。马克龙剩余两年任期难以推行重大政治议程,且可能不得不面对在野党一次次“弹劾”总理的动议。2027年法国大选会否产生一位极右翼总统,成为欧洲关注的焦点。

7月14日,在法国巴黎凯旋门附近,法国总统马克龙出席国庆阅兵式。新华社发(亨利·施瓦茨摄)

(文章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