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产业跨越发展与消纳挑战
AI导读:
中国新能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占比持续攀升。然而,新能源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消纳难题。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多措并举推动新能源消纳新局面。
近年来,全球经济社会加速绿色低碳转型,新能源发展已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核心。中国新能源领域,特别是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持续攀升。然而,新能源装机容量的激增也带来了消纳难题,影响了能源利用效率和电网稳定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需完善新能源消纳与调控政策,这对于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及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
中国新能源产业实现历史性跨越。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4.7亿千瓦和7.1亿千瓦,合计占比38.4%,首次超越煤电,标志着我国电力生产供应绿色化取得显著进展。至7月底,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提前6年达成12亿千瓦目标。至9月底,新增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占比超80%,彰显新能源发展的强劲势头。
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优化了我国能源结构,也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这一成就得益于政府政策支持、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及技术进步。
面对新能源消纳挑战,政府多措并举,推动新能源消纳新局面。针对消纳能力建设滞后、市场机制不完善、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不足等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加速构建坚强智能电网,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扶持储能等灵活性调节资源,引导工业、商业用电大户参与需求侧响应,形成全社会协同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良好氛围。
推进电力市场建设是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的关键。通过构建现货市场、中长期交易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容量市场等机制,可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纳率。现货市场为新能源发电企业提供更多市场参与机会,中长期交易市场提供稳定收益预期,辅助服务市场增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容量市场确保电力系统长期稳定供应。
现货市场基于实时供需关系,通过动态定价机制提升新能源市场竞争力,减少弃风弃光现象。中长期交易市场通过长期购电协议降低市场风险,吸引更多投资进入新能源领域。辅助服务市场引入新能源发电和储能设施的灵活调度能力,为电网提供必要服务,政府应建立合理补偿机制,提高电力系统调度灵活性。容量市场机制为发电企业提供容量补偿,增强电力系统应对突发事件和季节性负荷变化的能力,明确新能源发电的容量贡献,提供经济补偿,激励新能源企业投资。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