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研究:控烟措施或可显著提升中国人口质量
AI导读: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学院发布研究,指出通过控烟措施如全面无烟法规、提高烟草税价等,可显著增加出生人口数量,减少不良妊娠结果,提升中国人口质量。
近日,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学院李志徽教授团队发布了一项关于“烟草对中国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的研究。该研究表明,实施全面无烟法规、建设无烟环境以及大幅提高烟草税价等措施,可以显著降低烟草流行和二手烟暴露,从而有效增加出生人口数量,并减少不良妊娠结果。
当前,中国正面临出生人口连续下降的挑战,多个学科领域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提高人口质量。而此项研究汇总的结果显示,烟草暴露会使体重出生儿、早产、先天性心脏病、妊娠期糖尿病、不孕症、死产和流产的风险分别显著增加72%、32%、46%、25%、38%、25%和26%。
研究基于系统性的文献综述和荟萃分析,利用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ATS)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在中国20至49岁的已婚女性和其配偶中,主动吸烟导致超过970万例未出生人口,而二手烟暴露则导致超过1085万例未出生人口。此外,烟草使用和暴露还导致了数百万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先天性心脏病和妊娠糖尿病等不良后果。
为了应对烟草暴露的影响,研究者还进一步测算了增加卷烟价格对出生人口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烟草价格提升20%可以增加130万例新增人口,同时避免数十万例不良妊娠结果。此外,如果吸烟率降低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设定的目标,即15岁以上人群的吸烟率降低到20%,则可以增加251万例新生儿,并避免超过156万例不良妊娠结果。
李志徽教授表示:“研究告诉我们,应该加强控烟的综合措施,吸烟率下降就会带来出生人口质量和数量方面的改善。”研究者建议,中国应实施更强有力的烟草控制措施,包括大幅增加烟草税收和落实全面无烟政策,以保护母婴健康。同时,将控烟工作融入到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政策体系中,降低重点人群的吸烟率与二手烟暴露,从而提高整体人口的健康水平。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