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欧围绕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的对话及博弈持续,商务部呼吁欧方尽快推进磋商。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在欧洲市场份额迅速扩大,而欧洲车企则面临困境。欧盟委员会宣布计划支持脱碳技术和清洁氢项目,但仍强调减少对中国依赖。

财联社12月23日讯(记者刘阳)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中欧就电动汽车反补贴案展开了持续的对话与博弈。

12月19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方一直主张通过对话解决贸易摩擦,并已尽最大努力推动中欧电动车反补贴案的价格承诺磋商。他呼吁欧方尽快采取行动,共同推进磋商进程。

此前,欧盟委员会于10月29日宣布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涉及比亚迪、吉利、上汽等多家中国企业。商务部对此表示强烈反对,认为裁决结果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未能解决中欧业界的核心关切。

尽管面临挑战,中欧双方仍在努力寻求解决方案。11月2日至7日,中欧技术团队在北京进行了五轮磋商,就价格承诺方案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岚图汽车首席执行官卢放指出,欧盟此举实际上是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畏惧。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在欧洲市场的份额迅速扩大,成为重要竞争者。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出口量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在多个欧洲国家销量领先。

小鹏汽车、上汽MG等品牌在欧洲市场表现出色,零跑汽车也在多个欧洲国家开启了销售。相比之下,欧洲车企正面临困境,多家企业计划裁员,新车注册量同比下降,尤其是纯电动汽车销量下滑。

业内人士认为,欧洲车企的困境部分源于新能源转型速度不及预期。随着中国市场格局的变化,欧洲车企在中国市场的高额利润已无法弥补欧洲工厂的运营,而传统燃油车市场的萎缩加剧了盈利压力。

为应对这一挑战,欧盟委员会宣布了一项计划,投资46亿欧元支持脱碳技术和清洁氢项目,其中包括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制造项目。然而,欧盟在宣布该计划时仍强调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欧洲政策分析师认为,无论是汽车产业的新能源化还是全球绿色转型,都需要更加开放和协同的国际合作。吉利汽车控股行政总裁桂生悦表示,吉利有信心应对欧盟的额外关税,技术进步是真正有效降低成本的方法。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