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商业航天步入高速发展期
AI导读:
2024年,全球商业航天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新一代发射载具成为核心竞争力,AI技术加速创新步伐,商业航天正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 特稿|逐梦深空:商业航天步入高速发展期
新华社记者张忠霞 孙晶 吴慧珺
2024年,全球商业航天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美国“星舰”成功上演“筷子夹火箭”壮举,同时“北极星黎明”任务机组成员完成了全球首次商业太空行走。而在中国,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也成功建成并实现了首次发射。这些事件标志着商业航天正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业内专家指出,商业航天凭借其市场化机制、高效的创新能力和出色的成本控制,正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特别是与人工智能(AI)技术的深度融合,更是为商业航天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一代发射载具引领未来
2024年被视为商业航天发展的关键节点。新一代发射载具的涌现,正成为商业航天领域的核心竞争力。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凭借其“星舰”重型运载火箭的迅猛进展,成功吸引了全球目光。该火箭预计能将超过100吨载荷送入近地轨道,远超现有运载火箭。同时,SpaceX还实现了火箭助推器的半空中捕获回收,进一步降低了发射成本。
在中国,商业航天发射场也实现了零的突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建成并成功首发,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全产业链闭环的完成。这一突破为商业航天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银河航天董事长徐鸣表示,抓住“太空新基建”的时代机遇,关键在于低发射成本的可回收运载火箭等“大国重器”级别的创新。这将为商业航天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国家队+企业”模式助力航天创新
商业航天在创新效率、成本优势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成为各航天强国竞争的重要领域。在美国,自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航天局一直在寻求与私营企业合作,以推动航天计划的实施。特别是在探月领域,美国航天局通过“月球商业运载服务计划”,借助商业航天力量实现月球探索的突破。
在中国,商业航天同样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根据《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数据,2023年中国共完成26次商业性发射,占全年发射的39%。2024年,商业航天更是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新增长引擎”。
九州云箭董事长季凤来表示,“国家队+企业”的模式将成为航天领域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一模式不仅能够加速航天技术迭代升级,还能推动航天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和商业化落地。
然而,商业航天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大、国际竞争激烈等。因此,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对于构建健康有序的产业生态至关重要。
AI成航天领域“催化剂”
全球范围内,AI正为企业和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航天领域,AI及其他前沿技术正与航天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的技术进步和应用场景。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列出的2025年空间技术十大趋势中,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位列榜首。目前,该公司已有80多个使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空间项目或计划。AI在机器学习以及处理卫星数据方面的优势也日益凸显。
在中国,商业航天公司也在积极探索AI技术的应用。银河航天首席技术官朱正贤介绍,他们正在加速实现通信、遥感等不同类型载荷卫星的自动任务编排,并探索运用深度学习、大语言模型等技术搭建卫星运行管理系统。这一系统的实现将有望实现对卫星的24小时不间断管理。
(文章来源:新华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