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
AI导读:
上海发布《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旨在通过五大措施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医学创新,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球领先的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中心。
“AI+生物医药”,上海再次迈出重要步伐。
12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了《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旨在通过五大方面的措施,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医学创新,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将上海塑造为全球领先的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及产业发展中心。
该《方案》明确了上海将致力于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包括深化前沿基础研究,推动算法与算力的提升,加强数据治理与流通。为此,上海将围绕人工智能的认知智能、强化学习等前沿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鼓励国家实验室、科研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力求在脑科学与脑机接口、计算生物学等医学前沿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同时,《方案》还提出建设医疗健康数据新型基础设施、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平台、医学人工智能测试验证中心和医学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等支撑平台,以加速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
在药物研发方面,上海将建立小分子创新药物筛选和优化平台,以及大分子生物医药大模型干湿迭代设计平台,实现基于靶点动态结构的先导化合物发现、药效评估和老药新用等,推动蛋白质粒构建、表达、纯化、性能检测等低通量湿实验的全过程自动化。
此外,《方案》还强调了打造医学人工智能全领域应用场景的重要性,包括与临床医疗、中医药、公共卫生、医疗管理、医保监管、药械研发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上海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诊疗辅助决策、检验检查辅助诊断、智能手术辅助应用、智能用药服务、智能康复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并支持关键技术研究,如蛋白结构预测与从头设计、药靶预测等。
为了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上海将发挥张江生物医药创新引领核心区和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的优势,打造医学人工智能创新与应用引领区,并支持其他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的创新发展。
在营造一流发展环境方面,《方案》提出优化综合监管、加大资金支持、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医药领域中小微企业的专项信贷产品,同时加强人才引育,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和稳定支持力度。
今年以来,上海已出台多项政策促进医学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达到9337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为9%。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