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球共济”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I导读:
习近平主席提出“同球共济”理念,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国与国关系历史跨越,展现和平、安全、繁荣前景。实践行动稳步推进,不断取得新突破,引领人类社会前进方向。
“中国古人讲‘同舟共济’,而今习近平主席则提出‘同球共济’,这一理念今年以来在外交场合频繁被强调,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一年来,面对国际风云变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展现出从容自信的姿态,以博大的人文情怀和兼容并蓄的胸襟,超越隔阂冲突,以和合共生的愿景凝聚发展合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起广泛共识和强大动力。
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往往体现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习近平主席在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共论文明相处之道时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绵5000多年而从未中断的悠久文明,其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不仅是中国外交特色的源泉,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的深厚根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协和万邦,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中华文化秉持‘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推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习近平主席将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谋进步的使命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和合、求大同的理想相结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答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和平发展道路的思想。
这一理念不仅为世界展现了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还推动国与国关系从和平共处向命运与共的历史跨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从发展、安全、文明三个维度为人类社会前进指明了方向。中国携手各方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坚持发展自己,更兼济天下、造福世界。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认为,中国的文化价值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的价值观紧密契合,有助于构建以对话、规则和多边主义为基础的世界秩序。
在实践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行动也在稳步推进。中国同中亚、东盟、澜湄流域各国、阿拉伯国家、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等区域性命运共同体建设相继展开,不断拓展和合共生的文明新境界。从塞尔维亚成为首个同中国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欧洲国家,到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重申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再到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了新突破。
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历史时刻,人类更应该从悠久文明中汲取智慧,坚持登高望远,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让文明的灯塔照耀人类前行的正道,确保人类航船始终行驶在正确的方向上。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