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IMF与世行年会发布报告,揭示全球经济面临的经济金融风险挑战,下调经济增长预期,并呼吁政策制定者采取更多协调行动加以应对,以避免全球经济衰退和金融稳定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集团于2022年10月10日至16日,在美国华盛顿以线下形式联合举办了年会。当地时间11日,IMF在会上公布了最新版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及《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深入剖析了当前全球经济金融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并呼吁各国政策制定者加大协调力度,共同应对。

经济增长预期再度被下调

在11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IMF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维持在3.2%,但将2023年的增长预期下调了0.2个百分点,至2.7%。报告预测,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经济体将在今年或明年陷入衰退。尽管全球通胀预计将在2022年底达到峰值,但其持续时间将超出此前预期。

回顾2021年,全球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多数经济学家曾预计经济复苏将持续,通胀将迅速回落。然而,2022年以来,乌克兰危机加剧了供应链问题,能源和粮食价格飙升,金融环境收紧,持续不断的供给限制也减缓了经济增速。此次报告发布前,IMF已三次调低全球经济增速预测。

自9月下旬以来,多家国际知名机构发布的最新经济预测均下调了全球经济展望值。

世贸组织经济学家于10月5日预测,2022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增长3.5%,全球经济将增长2.8%,而2023年将增长2.3%。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于9月26日发布的中期经济展望报告显示,全球经济放缓程度超出预期,预计2022年增速仅为3%,2023年将进一步放缓至2.2%,低于今年6月预测的2.8%。该组织认为,多数二十国集团(G20)国家的通胀将在四季度达到顶峰,未来全球通胀虽将趋缓但仍将“维持高位”。

9月26日,世界银行发布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形势报告将该地区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2%,较4月的预测值下调了1.8个百分点,远低于去年的7.2%。

这些国际机构纷纷发出警示,强调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不容忽视。

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在联合年会上表示,明年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和真正危险”备受关注,因为欧洲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开始放缓,全球货币(与美元相比)陷入困境,加之利率上升,可能给发展中市场带来沉重的债务负担。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也指出,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一场根本性转变,从相对可预测的世界转变为更加脆弱的世界,这是当前经济面临的一大风险。

此外,经合组织还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依然存在,乌克兰危机大幅推高了能源和食品价格,加剧了通胀压力。目前,许多经济体的指标均预示着长期增长低迷。

世界银行指出,为应对高通胀,各国央行今年相继提高利率,这一趋势可能会持续到明年。在此背景下,2023年全球经济有可能走向衰退。

全球贸易也面临着严峻考验。世贸组织预测,全球贸易将在今年下半年失去增长动力,2023年的增速将大幅下降。世贸组织将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速预期下调至1%,远低于其4月份预测的3.4%。

金融稳定风险受到警示

随着各国央行加快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以防止通胀成为根深蒂固的问题,全球金融状况已趋紧,并导致市场剧烈波动。IMF在11日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在高度不确定的全球环境中,利率上升和市场波动预示着金融稳定风险正在上升。

报告认为,金融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数十年来的最高通胀率、许多地区经济前景的持续恶化以及持续存在的地缘政治风险。为避免通胀压力根深蒂固,各国央行不得不加快货币政策收紧步伐。

报告指出,利率上升给资产负债表紧张的实体带来了更大压力。同时,市场流动性变差,资产定价难度加大,金融资产价格下跌。许多国家和公司的借贷成本已经上升到十年或更长时间以来的最高水平。

对于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而言,外部环境更具挑战性。美元的急剧升值大大增加了这些国家的国内价格压力和生活成本。新兴市场面临着多重风险,包括高昂的外部借贷成本、居高不下的通胀、动荡的商品市场、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加剧以及发达经济体的政策收紧。2022年的冲击重新撕开了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仅部分愈合的经济创伤,较小的发展中经济体面临的压力尤为巨大。不过,IMF也承认,许多最大的新兴市场对外部脆弱性的抵御能力更强。

IMF还指出,在世界经济仍处于历史脆弱状态、金融市场出现压力迹象之际,货币、财政或金融政策失调的风险也急剧上升。货币紧缩力度不足或过度都会带来风险。

呼吁加强政策协调应对

鉴于全球经济前景日益黯淡,各国政策制定者更需要采取紧急行动来稳定经济。国际机构从不同角度指出,各国应携手加强政策协调与应对。

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提出了几大政策选择:制定适当的财政政策以提供更多政策空间,但不应与货币当局抑制通胀的努力相悖;积极应对能源危机;充分利用价格信号。IMF表示,各国应实施综合政策框架,酌情结合先发制人的宏观审慎措施和资本流动管理措施,力求将未来金融动荡的影响降至最低。

马尔帕斯建议,为实现低通胀、稳货币、快增长的目标,决策者应将政策重点从减少消费转向提振生产。出台的政策应致力于增加投资、提高生产率、优化资本配置。

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丽贝卡·格林斯潘认为,仍有时间将经济从衰退的边缘拉回,各国仍有平抑通胀和支持所有弱势群体的工具。联合国贸发会议敦促各国采取更加务实的战略,通过实施暴利税、反垄断等措施,对商品投机进行更严格的监管。

对于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国际机构已达成共识。IMF报告认为,各国应采取协调行动。为避免可能出现的一波主权债务危机,迫切需要通过二十国集团共同框架,为受影响最大的国家有序地进行债务重组。世行此前呼吁发达经济体央行应考虑货币紧缩的跨境溢出效应,各国政策制定者应合作缓解全球供应瓶颈,支持基于规则的国际经济秩序,以抵御可能进一步破坏贸易网络的保护主义和经济碎片化的威胁。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