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货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下滑,引发市场担忧
AI导读:
近期,日元、韩元等多国货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下滑,市场担忧新兴经济体资本市场稳定。分析指出,强势美元是主要原因,美联储政策导致资本回流,增加全球经济风险。
近期,日元、韩元、印度卢比、印尼盾等多国货币对美元汇率显著下滑,市场普遍担忧新兴经济体资本市场的稳定性。这些货币近期走势如何?对各国经济造成了哪些不良影响?
分析指出,相关货币贬值的主要原因在于“强势美元”现象,即美联储政策推动美元大幅升值,导致资本从新兴市场回流,增加了新兴经济体和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
4月25日,日本东京街头的一处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汇率信息。新华社记者张笑宇摄
多国货币陷入困境
日本央行26日决定维持现行货币政策不变,未如市场预期实施量化紧缩。消息发布后,日元对美元汇率进一步下跌,跌破158日元兑1美元,刷新了自1990年5月以来的最低纪录。
瑞穗证券首席日本策略师大森昭树在接受采访时震惊地表示,这一走势预示着日本政府可能会随时干预市场。但他也指出,鉴于美元的强势地位,日本的干预措施可能不会取得明显效果。
就在几天前,市场还在担忧日元是否会跌破155日元兑1美元的“危险线”。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23日表示,政府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应对过度的市场波动。然而,政府的表态并未改善市场情绪。
韩元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去年年底,韩元对美元汇率还在1300韩元兑1美元左右,目前已跌至近1380韩元兑1美元,4月16日甚至一度跌破1400韩元关口。美日韩财长会议表示,三国将密切关注外汇市场波动,共同应对日元、韩元大幅贬值的问题。
同时,亚洲其他国家的货币也呈现出类似的走势。印度卢比、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越南盾、菲律宾比索等亚洲货币均持续走低。印尼央行近日将三项主要利率上调25个基点,以稳定印尼盾汇率,但分析人士对措施效果持怀疑态度,因为尽管印尼央行多次干预市场,印尼盾汇率仍从年初水平贬值超过5%。
4月25日,日本东京街头行人走过一处实时显示汇率的电子屏幕。新华社记者张笑宇摄
货币贬值引发担忧
货币作为资本市场的投资标的,其贬值背后是资金流向利率更高的美元。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币值稳定对商业、贸易和民生至关重要。在全球化背景下,货币短时间内大幅贬值会给各国带来严重的负面冲击。
在日本,日元贬值导致进口成本上升,加剧了输入型通货膨胀,给消费带来了压力。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分析师熊野英生表示,日元贬值不会对出口企业带来益处,反而会导致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再次上涨。
在韩国,由于食品和能源严重依赖进口,韩元贬值加剧了通胀压力。今年3月,韩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1%,超出市场预期和韩国央行目标区间,民众生活压力增大。此外,韩元贬值还可能引发资本外流,扰乱金融市场。
在印尼和越南等国,由于经常账户赤字、通胀率和外债水平较高,本币贬值增加了偿还外债及利息的难度,对经济稳定构成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在外汇市场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表示,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稳中有升,在全球货币中表现稳健。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均衡,外汇储备总体稳定。
3月20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在华盛顿出席记者会。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强势美元“收割”全球
在分析亚洲多国货币贬值的原因时,绝大多数分析师都提到了“强势美元”。美联储维持高利率政策,加之地缘局势紧张,导致全球资本流向美元。
从短期走势来看,本月16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表态成为不少亚洲货币贬值的直接诱因。他表示,最新通胀数据显示,美联储需要更长时间才能积累降息所需的信心,暗示美联储并不急于降息。这一表态导致美元指数飙升,直接引发了不少亚洲国家货币的抛售潮。
本轮日元贬值始于2022年初。美联储在新冠疫情期间进行了大规模放水,随后于2022年开始激进加息以应对通胀,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外溢效应,多种非美货币经历了多轮贬值。
随着地缘局势紧张持续、美国通胀居高不下,如果美联储继续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高利率政策,可能会加剧其他国家的货币贬值,导致资金持续流向美国,进一步加剧全球资本市场的动荡。
不少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美国货币政策激进多变、财政政策过度扩张,利用美元主导地位肆意收割全球财富、转嫁危机,不断引发国际市场的动荡。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