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沙特阿美下调2025年1月面向亚洲的石油价格,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下跌。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等因素,可能导致国际油价维持偏弱走势。欧佩克+减产政策对油价提供支撑,但供应过剩仍存。

据证券时报9日报道,当地时间12月8日,全球原油巨头沙特阿美官方宣布,将2025年1月份面向亚洲的所有石油价格下调。具体来看,1月份销往亚洲的阿拉伯轻质原油官方售价下调80美分/桶,定为较阿曼/迪拜均价升水0.9美元/桶(此前为升水1.7美元/桶)。

不仅如此,明年1月份阿拉伯特轻质原油和超轻质原油的官方售价也分别下调了60美分/桶和70美分/桶,阿拉伯中质原油和重质原油的官方售价则下调了70美分/桶。

根据沙特阿美官方声明,公司同时下调了销往西北欧和地中海地区石油的价格,但销往北美市场的石油价格维持不变。

回顾此前,沙特阿美曾提高11月份向亚洲客户销售的原油官方价格。沙特阿美基准阿拉伯轻质原油官方售价11月份上涨90美分/桶,至每桶比地区基准阿曼/迪拜原油平均价格高出2.20美元/桶。此次上涨发生在油价于10月份跌至近三年来的最低水平之后。

数据显示,11月份亚洲从沙特阿拉伯的进口量从10月份的528万桶/日增至583万桶/日。相比之下,俄罗斯对最大进口地区亚洲的石油供应量从10月份的396万桶/日下降至351万桶/日,为今年1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以此计算,11月份亚洲从沙特的进口量增加了55万桶/日,而俄罗斯的进口量则减少了45万桶/日。

据新华财经客户端报道,随着市场继续消化欧佩克+延迟退出自愿减产的最新决定,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在隔夜市场下跌,6日盘中弱势盘整,尾盘跌幅扩大,收盘时国际油价明显下跌。截至发稿,美油窄幅整荡。

图片来源:行情截图

丹麦盛宝银行(Saxo Bank)全球大宗商品策略负责人奥勒·汉森(Ole Hansen)表示,原油价格连续第三天下跌,凸显了欧佩克+决定按原计划退出自愿减产的影响。汉森说,在欧佩克+公布石油产量政策决定后,市场仍旧面临疲弱需求前景和非欧佩克+国家产量的增加。

PVM石油同仁公司分析师塔玛斯·瓦加(Tamas Varga)认为,当前市场仍在窄幅区间内波动。虽然短期事件可能会让油价短暂升至这一区间上方,但中期的观点依然悲观。

荷兰商业银行大宗商品策略师沃伦·派特森(Warren Patterson)指出,欧佩克+采取的措施显著缩小了2025年预期的供应过剩。然而,产油国延长自愿减产并不足以让市场在明年出现供小于求的情况。明年上半年,全球日均石油供应依然过剩,尽管供应过剩规模从此前预期的100万桶/日减少到50万桶/日左右。

派特森预计,2025年布伦特油价的下跌空间很可能比此前预期的要小,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预计为每桶71美元,高于此前预测的每桶69美元。

Aptus资本顾问公司客户投资组合经理兼私人投资负责人约瑟夫·斯基奥拉(Joseph Skyora)认为,欧佩克的希望或许在于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重新对伊朗实施制裁,并能够让伊朗原油出口量减少大约150万桶/日。这将有助于欧佩克其他产油国增加供应而不必对油价带来显著影响。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局势变化以及美国政府及央行的政策动向等因素,将继续影响国际油价走势。欧佩克在月度石油报告中,连续第四次下调了对2024年和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的预期。

近期,原油价格在地缘矛盾驱动下呈现震荡上行趋势。然而,随着风险情绪和战争溢价消退,其自身基本面弱势开始凸显。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将继续笼罩在原油市场以及整个商品市场之上。同时,明年一季度为北半球冬季消费淡季,需求压力或继续主导油价偏弱走势。预计一月二月原油价格仍将偏弱横盘或下跌,价格向上驱动困难。

国际供应格局方面,OPEC产量决议将对油价产生重要影响。OPEC+长期执行减产政策为油价提供了有力支撑。若明年一季度维持当前减产政策不变,全球原油供给侧预计能为市场行情提供托底。

本文综合自证券时报、新华财经报道,旨在提供市场信息和数据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相关内容,风险自担。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