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导致美元回流,海外美元债市场承压,QDII基金间接受到影响。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更多是流动性危机导致的抛售,调整正是长线布局的时机。


近期,全球金融市场经历剧烈震荡,美元回流趋势显著,导致众多资产面临流动性紧缩的冲击。A股市场中的北上资金亦一度转为净流出状态,而海外美元债市场则成为了资金抛售的重点目标,其中,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基金因主要投资于海外美元债而间接受到影响。据统计,最近一周,海外债券QDII基金的平均跌幅达到了2.79%,能够实现正收益的基金屈指可数。

多位业内专家指出,当前债券QDII基金净值的调整,主要是受到流动性冲击的影响,而对发债主体的信用资质影响相对有限。从长期来看,美元债基金已经步入了值得布局的区间。

海外美元债市场

承压下行

随着股市的暴跌,各类资产纷纷遭遇流动性紧缩的冲击,中资美元债也未能幸免,遭到了资金的抛售。亚洲中资美元债券指数自3月6日以来,已经累计下跌超过6%。

主要投资于海外美元债的QDII债券基金净值出现了明显的回撤。截至3月23日的数据显示,华夏大中华信用精选、南方全球精选债券等多只基金的近一周跌幅超过4%,部分基金自年初以来的净值回撤更是超过了10%。

针对海外美元债市场的调整原因,海富通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经理陆丛凡分析认为,疫情的持续蔓延导致各类资金纷纷撤离市场,引发了流动性的紧张,最终导致了市场的“无序”下跌。在此背景下,海外美元债市场也出现了明显的调整。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QDII研究员马秋思则表示,从估值角度来看,当前中资美元债,尤其是高收益债的利差,与年初时的较低水平相比,已经大幅上行了1000个基点,目前达到了约1630点的水平。平均两年期美元债的收益率已经达到了17%,这一水平已经接近2011年欧债危机时的水平。然而,马秋思认为这波调整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首先,与2011年相比,当前中资美元债的发债主体在境内的融资渠道更为畅通,外币债务占比平均仅为20%,且当前境内的融资条件较为宽松,货币政策积极。其次,当前中资美元债市场的投资者中,本地投资者占比高达七成,海外投资者仅占三成。这种较强的本地基础将对市场形成一定的支撑。”马秋思解释道。

布局时机显现

经过此次调整,部分中资美元债的到期收益率已经超过了10%。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市场的抛售行为更多地是由流动性危机引发的,而调整也为长线布局提供了时机。

马秋思认为,近期美元债市场的调整为投资者提供了很好的买入机会。从收益水平来看,当前一年期美元债的收益率已经达到了两位数,而相同发债主体在境内发行的三年期债券的收益率仅为3%~4%。因此,在当前时点买入年内到期或一年期的美元债,将获得非常可观的收益率。从风险水平来看,海外高收益债的发行主体大多已经将今年的再融资需求前置一到两个月,剩余需求仅占15%~20%,因此再融资风险并不大。在控制好信用风险的前提下,持有到期策略将具有较高的收益确定性。

陆丛凡则表示,海外美元债市场整体上已经跌入了一个“价值洼地”,其中不乏被错杀的品种。然而,作为机构投资者,在抄底时需要仔细甄别标的,判断其基本面受到的影响程度。如果基本面变化较大,后期可能还会遇到一些问题。但如果基本面变化可控,则投资的安全边际将更高。

陆丛凡认为,目前来看,国内企业正在有序复工,经济活动逐步复苏,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也很大。因此,中资美元债的确定性相对于海外美元债会更高。关于反弹的拐点,陆丛凡表示具体的市场底部很难预测,但可以说目前很多美元债标的从长线来看都已处在值得布局的区间。他建议投资者可以将美元隔夜拆借成本作为一个观测指标。

关于美元债基金的投资,马秋思认为短期中资美元债市场大概率已经到了底部区间。今年汇率波动预计将保持在合理区间内,因此持有美元的投资者在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申购美元份额。

陆丛凡则提醒投资者注意,美元债基金作为QDII基金,其净值会晚一天公布,资金到账速度也会比一般基金稍晚。因此他建议投资者最好中长期持有美元债基金,避免短期交易。同时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持有的货币选择投资份额。相比起一般的债基,现阶段他更看好美元债基的人民币份额。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