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政策变化引市场关注
AI导读: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将逐步减少国债及MBS购买量,被解读为美国将缩减量化宽松政策支持力度。同时,美国推出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当地时间3月25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采访中明确指出,美联储已向公众传达了未来行动的指引。他提到,随着经济复苏取得显著进展,美联储将逐步减少国债及MBS的购买量。这一表态被市场广泛解读为美国即将缩减“量化宽松”政策的支持力度。
上周,美联储议息会议决定维持利率不变,并承诺在2023年前不加息,继续实施零利率政策和相应的购债规模,表现出宽松到底的决心。然而,鲍威尔此番态度的变化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这是否意味着美联储将转向“紧货币”政策?回顾历史,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从未真正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前两次尝试也因市场动荡而中止。
值得注意的是,鲍威尔的表态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即美国经济将继续朝着目标取得更大进步。这一假设或许暗示了美国财政政策的新一轮宽松。3月11日,美国政府已签署了1.9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政策,并多次传出将推出下一个重大经济方案的消息,预计总金额将达到3万亿美元。
高盛作为深谙美国财政政策的机构,预计下一轮基建设施方案将增加至少2万亿美元的传统及绿色基建支出和税收优惠。若该方案扩展到其他政策领域,总金额可能攀升至4万亿美元左右。这将构成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超级刺激”。
面对如此庞大的财政刺激计划,美国财长耶伦是否会像推出1.9万亿美元时那样,继续表态不担心通胀激增?随着全球疫苗接种速度加快,经济复苏进程加速,多数机构开始预测美债利率上行将成为全年大趋势。过去一周,美债利率的快速上行已导致10年期美债利率一度突破1.75%,30年期固定抵押贷款利率飙升至3.45%。国际资本回流美国,对新兴市场造成冲击,巴西、土耳其等脆弱市场已率先加息。
在美联储强烈的“宽货币”政策预期下,鲍威尔通过口头调控“紧货币”的成本相对较低。在经济升温之际,他试图试探外界对于撤回货币支持的看法。然而,在新一轮重大财政刺激方案的推动下,美国债务总额将进一步攀升,私人住房部门和企业债务市场杠杆也将增加,偿债能力进一步减弱。在庞大债务压力下,利率一旦上行,将引发债务风险集中爆发,规模远超2008年金融危机。因此,即便美联储主席意识到经济繁荣或过热的风险,也不敢轻易采取行动。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