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尽管欧洲经济第三季度回升,但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寒潮未退。中国市场成为欧洲企业的重要救星,双边贸易额增长,奢侈品消费复苏,助力欧洲企业营收增长。

尽管欧洲经济在第三季度实现了环比的大幅回升,然而,对于广大的欧洲企业而言,新冠疫情所带来的经济寒潮依旧未完全消散。需求疲软、供应链梗阻以及资金压力不断攀升,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三大难题。但值得庆幸的是,在这场经济寒潮中,率先复苏的中国市场为大量的欧洲企业带来了温暖。

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尽管欧盟27国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额均显著下滑,但其对华贸易额却同比增长了2.5%,达到了3747亿欧元,约占欧盟对外贸易总额的16%。这一数据无疑证实了中国已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

瑞士钟表业联合会发布的统计数据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9月份,瑞士对中国大陆的钟表出口额同比增长了78.7%,而对美国、英国、日本等其他主要市场的出口则均萎缩超过10%。联合会指出,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内需的持续复苏以及奢侈品消费的快速增长。

在疫情持续蔓延导致欧美消费需求骤降的背景下,中国消费市场的稳步复苏对欧洲企业的营收贡献愈发显著。德国大众集团发布的财报显示,中国已成为其最大的单一市场,也是推动汽车市场持续复苏的主要动力。该集团在华汽车产量自二季度开始恢复增长,三季度在华新车交付量同比增长了3%。

同样,德国豪华车制造商戴姆勒公司也表示,尽管今年前9个月其经营收入同比减少14%,其中欧洲、北美市场收入分别减少13%和20%,但中国市场收入却增长了7%。法国高端精品集团开云集团也报告称,近几个月中国市场销售额的增长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法国消费品巨头欧莱雅集团的财报也显示出了中国市场的强劲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在西欧、北美、拉美以及亚太地区整体销售均萎缩的情况下,欧莱雅在中国大陆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0.8%。欧莱雅指出,中国市场以明显优于其他市场的节奏恢复增长,特别是中国线下门店的销售增长令人振奋。

中国不仅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还在全球化遭遇逆风的条件下持续扩大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欧洲企业创造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新机遇。对于即将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展的欧洲企业不仅充满信心,更寄予厚望。

欧洲最大软件公司思爱普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纪秉盟表示:“如期举办进博会,充分表明了中国的努力和决心,也给全球商界注入了极大信心。依托中国强大的购买力,进博会将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

“三顾”进博会的法国施耐德电气则将今年的参展面积扩大了一倍。该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表示,尽管面临疫情的不确定性,但施耐德电气对中国的研发投资却持续增长。未来,该公司还将在厦门、西安、北京等城市加大研发投入,引入数字化绿色生产线。

尹正强调:“新增投资将进一步优化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产业链,提高其在中国的研发能力,彰显施耐德电气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以及对数字经济前景的信心。”(文章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