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机器人价格战愈演愈烈,人形机器人行业面临收敛
AI导读:
协作机器人价格战加剧,人形机器人行业处于百花争鸣阶段,未来少数厂商存活,2025年收敛是关键,企业需聚焦具体场景和落地应用。
日前,协作机器人领域的价格战愈演愈烈,一台协作机械臂的售价已跌破2万元大关。丹麦机器人巨头优傲机器人(UR)宣布,为提升成本和价格竞争力,将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这一举措无疑加剧了国内协作机器人市场的竞争。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所长卢瀚宸透露,协作机器人国产化率已接近90%,但由于外部环境导致需求收缩,内资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过高,导致供应商之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国产厂商以简单粗暴的方式争夺市场,形成了存量竞争。然而,这种内卷的本质是产品同质化,技术方面并未形成代差。
与协作机器人不同,人形机器人赛道尚未出现价格战,但内卷现象依然存在。卢瀚宸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仍处于百家争鸣阶段,未来仅有少数厂商能够存活。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将迎来收敛期,企业需要收敛自己的能力和投入,聚焦具体场景和落地应用。
协作机器人行业自2008年优傲机器人推出全球首台商用协作机器人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进入产业化进程。然而,随着国产化率的提高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行业内卷现象愈发严重。卢瀚宸指出,这种内卷不仅加剧了价格战,还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和行业创新能力的下降。
优傲全球首席商务官Stacey Moser则表示,全球竞争正在加速,竞争有助于推动市场进一步增长,拓宽协作机器人的应用范围。然而,对于国产协作机器人而言,出海仍然面临挑战。
相对于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阶段不同。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热闹、玩家众多,但尚未实现产业落地。卢瀚宸认为,当前行业处于“焦灼”状态,内卷现象主要体现在融资、品牌、供应商等方面。然而,人形机器人产品落地交付并非单纯靠技术,而是需要为客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人形机器人产业现阶段并不是成熟行业,大部分人形机器人公司近两年成立,产品处于demo阶段。现阶段聚焦的是寻求落地应用场景,这更像是一种有助于技术成熟的良性“卷”。
卢瀚宸还指出,人形机器人能力的提升有赖于软件能力的加强。未来工业大模型和AI算法将决定制造生态系统智能化的上限。此外,从生态链的角度来看,当前极少厂商有能力包揽整机、大模型、系统、应用等机器人行业所有业务。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明确定位更重要。
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人形机器人,机器人行业要正向竞争,依靠技术创新、自研能力和资源调度整合,回避红海,差异化竞争。协作机器人出清的阀门已经打开,而人形机器人产业仍需时间落地。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