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崛起,对老牌汽车巨头造成显著冲击,日本车企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市场份额大幅下滑,中国车企利用低成本电池和海外供应链优势持续拓展市场。

随着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内汽车制造商正迅速崛起,对老牌汽车巨头,特别是日本车企,构成了显著冲击。中国车企不仅在本土市场不断挤压日本车企的生存空间,更是在日本车企的传统势力范围——东南亚地区,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

据相关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2024年,日本车企在中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市场份额下滑幅度远超其他国家车企。与此相反,中国车企在这些地区的市场份额则实现了大幅增长。

在中国市场,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三菱和铃木这六大日本车企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即便是销量和产量一直领先的丰田,也陷入了停滞。但丰田并未放弃,据路透社本月早些时候的报道,丰田仍计划提高在中国的产量,目标是在2030年前,每年在中国生产至少250万辆汽车。

东南亚市场一直是日本车企的传统领地,当地用户对日系车有着深厚的情感。以印尼为例,五年前的汽车市场几乎被日本品牌所垄断。然而,这一局面正在发生改变,中国品牌在东南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正在不断上升,特别是在泰国和新加坡,日本车企的市场份额已从2019年的超过50%下降至35%。

尽管丰田在全球销量上仍保持着领先地位,且在皮卡等细分市场中仍保持着强劲竞争力,但整体而言,日本车企的形势并不乐观。亚洲市场份额的流失,预示着日系车厂在欧洲和美国市场也可能面临更广泛的挑战。

虽然由于美国和欧洲的高关税政策,中国车企在这些地区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但日本汽车制造商在电气化转型方面的迟缓,可能会使其在未来的汽车行业中进一步落后。而中国车企则凭借在低成本电池领域的优势以及强大的海外供应链能力,有望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市场占据更大的优势。

从全球范围来看,日本汽车产量已大不如前。1998年,日本生产了全球超过五分之一的乘用车,而中国当时的汽车产量仅占全球的1.4%。然而,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去年生产的汽车占全球近40%,而日本的汽车产量则下滑至占全球的11.4%。

分析师预测,中国车企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市场的攻势将持续加强,利用其在低成本电池和海外供应链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图片及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