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咖啡出口暴增,产业链迎来黄金发展期
AI导读:
云南成为中国咖啡种植最大省份,2024年咖啡出口量同比增长358%。国产咖啡产业链迎来发展黄金期,从原料供应转变为风味改良、技术专利领跑者。云南咖啡凭借稳定供应和技术赋能,成功嵌入全球供应链多元化战略,成为国际采购商关键选择。
截至目前,云南省已发展成为中国咖啡种植规模最大的省份,咖啡出口量也在快速增长。据昆明海关统计,2024年云南累计出口咖啡3.25万吨,同比增长358%,主要出口至荷兰、德国、美国、越南等29个国家和地区,展现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国产咖啡不仅在产业链上游的咖啡豆种植端成功“出圈”,下游的各大咖啡饮料品牌也在加速拓店,扩大市场份额。瑞幸咖啡和库迪咖啡在2024年分别新增数千家门店,总门店数突破2万家和1万家。其中,瑞幸咖啡在东南亚开启“爆品模式”,库迪咖啡则联手中东财团,落地“咖啡+石油”新场景。
中国在全球咖啡版图上的地位愈发重要。同时,国内咖啡产业链迎来发展黄金期,已从原料供应者转变为风味改良、技术专利的领跑者。在科技与资本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咖啡正改写“西方定义风味”的历史,成为重构国际咖啡市场的重要力量。
咖啡豆供不应求
在云南普洱和保山地区,数万亩咖啡园正值盛果期。咖啡果经过采摘、脱皮、清洗等步骤后,在数千张竹席上晾晒。每天都有多辆快递皮卡满载脱壳后的咖啡豆,前往当地交通枢纽。昆明长水机场的货机将精品咖啡豆直飞柏林咖啡馆,中老铁路的跨境班列则一路向南,运往老挝万象。
这一幕幕正是云南咖啡豆供不应求的市场缩影。凭借稳定的供应能力和技术赋能,云南咖啡已成功嵌入全球供应链多元化战略,成为国际资本对冲气候风险与成本压力的关键选择。
自去年以来,国际期货价格波动放大了云南咖啡的成本优势。云南省精品咖啡学会首席科学家黄家雄表示,云南咖啡的国际之路越走越宽,很大程度上源于自身品质的提升,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云南咖啡出口量暴增的背后,是国际采购商对供应链多元化的需求。
随着国际咖啡市场因主产国气候异常进入供给“紧平衡”周期,云南咖啡凭借稳定的产量和成本优势承接了部分国际订单。数据显示,2024年云南咖啡生豆出口量大幅增长,价格突破32元/公斤,同比增长37%。
咖啡豆涨价将提振咖农的种植热情。近年来,国内咖啡市场愈发活跃,多数云南咖啡生产地都在大规模扩产能。预计2024至2025产季,普洱市咖啡生豆产量将达到5.8万吨,产值预计将突破百亿元。
云南咖啡的“地理标志”属性正在通过跨境电商以及展会扩大国际认知度,推动出口结构从大宗商品向高附加值产品倾斜。黄家雄表示:“云南咖啡在国际市场已经逐步打响了品牌。”
近年来,云南咖啡豆在国际市场持续释放潜力,吸引了星巴克、雀巢等国际品牌前来建立直采渠道。同时,以瑞幸、Manner为代表的本土品牌通过高频上新策略,年均消耗云南咖啡豆超万吨。
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刘文娟表示,云南咖啡已实现产量和质量的飞跃。中国内地所有星巴克门店的经典浓缩咖啡都由云南咖啡豆拼配而成。
科技赋能产业链
在云南“中国咖啡第一村”新寨村,当地利用5G、物联网等技术提高咖啡种植水平和商品转化率,实现了农业转型升级。目前,新寨村正在设计地面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咖啡种植区域的关键指标。
新寨村党总支书记王加维表示:“有了这些‘电子管家’,咖农将根据数据对咖啡树进行遮阳、浇水,确保咖啡树茁壮成长。村里的咖啡产量和品质有望继续提升。”
据云南农垦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使用的微水脱胶技术可节水90%,AI品质管理系统能将咖啡豆含水量、烘焙温度控制在最佳区间。
咖啡消费升级正在驱动咖啡产业链纵深发展,倒逼上游咖啡豆行业提质增效。不少下游咖啡企业正在加强生产端的科技赋能,增强咖啡产业链抵御风险的能力。
未来,GridCoffee等多个咖啡品牌将加深与云南庄园和处理站的合作,投入技术和资源,共同提升云南高品质咖啡豆的产量和声誉。
京东超市宣布,未来两年将投入超1亿元扶持精品咖啡品牌。瑞幸在云南保山建成了首个鲜果处理加工厂,云南农垦集团科技赋能精深加工环节。上市公司云南博闻科技宣布,将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投资咖啡种植基地项目。
这些品牌及资本的加入,让云南咖啡迎来质变时刻。云南正在建立全程品控体系,推动咖啡豆瑕疵率降至3%以下,达到国际精品咖啡交易标准。
云南咖啡爆发式增长既是尝到了国际市场供需失衡的短期红利,更是中国咖啡产业数十年技术积累与品牌沉淀的成果。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表示,国产咖啡豆产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在产业化进程中,云南咖啡豆经历了从原料供应到品牌塑造的转型升级,已蜕变为中国精品咖啡核心产区。
截至2025年3月末,全球咖啡领域累计专利申请量达到68124项,中国以53502件专利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地区在发酵技术领域表现突出,这也体现出国内市场对风味改良技术的旺盛需求。
从此前的廉价咖啡原料供应,到如今的精品咖啡,国产咖啡的崛起正在成为现实。冻干咖啡、冷萃浓缩液等深加工环节的创新,延伸了咖啡产业链的利润空间。
在黄家雄看来,中国咖啡产业链已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生态,各环节之间的协同效应日益凸显,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重塑市场格局
从早期“舶来品”的小众标签,到如今融入日常生活的新消费符号,国内咖啡产业市场规模正向万亿元级迈进。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已达6235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
咖啡行业爆发式增长背后,既是国内消费需求的增加,更是产业链从量变到质变的跃迁。近年来,本土咖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打破了原有的市场竞争格局。
不过,咖啡行业的高速增长亦伴随隐忧。众多品牌的涌入导致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价格战”随之而来。这导致了国内咖啡人均消费持续下滑。
如何在新的市场格局中脱颖而出,成为产业链上每家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广州艾媒数聚信息咨询CEO张毅表示,国内咖啡产业链在很多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多位行业人士表示,咖啡企业“价格战”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咖啡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上游种植与下游品牌端协同效应未充分释放。
在竞争日渐白热化的咖啡消费市场,“用中国元素,表达中国风味”成为咖啡企业应对低价竞争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咖啡+”创新模式层出不穷。
随着云南咖啡国际采购“朋友圈”不断扩大、本土咖啡饮料品牌“出海”拓市,中国有望从“消费市场”升级为全球咖啡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重塑世界咖啡产业格局。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