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以来,国内光伏龙头企业因电池专利纠纷升级,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等企业纷纷“下场”。光伏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从“价格战”升级为“专利战”。多位光伏领军人物呼吁加强原创技术和自主创新,推动技术成果的产业转化。

2025年以来,国内光伏龙头企业因电池专利纠纷“互掐”,隆基绿能(601012.SH)、晶科能源(688223.SH)等A股光伏一线企业纷纷“下场”。

从目前已公布的诉讼纠纷案件来看,天合光能(688599.SH)、阿特斯(688472.SH)、晶澳科技(002459.SZ)、正泰新能源等也被波及。光伏行业的竞争从“价格战”升级为“专利战”,亏损规模远超以往。2024年,光伏行业各环节价格相比2023年高点下降幅度在60%~80%,下半年多数环节亏损运行。

2025年新年伊始,光伏企业间的专利纠纷持续高企。隆基绿能先后在美国和山东省济南市对晶科能源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指控其TOPCon技术及其他多款光伏组件产品侵害其专利。而在此之前,晶科能源也已在多地对隆基绿能发起专利诉讼。此外,天合光能和阿特斯也先后卷入这轮TOPCon专利围猎。

随着P型PERC电池接近效率极限,拥有更高光电转换效率的N型电池技术成为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目前N型光伏电池技术主要分为TOPCon技术、HJT技术和BC技术。其中,围绕HJT技术的专利纠纷最少,而TOPCon专利则是当前专利围猎的“主战场”。

专利围猎现象的背后,折射出光伏行业“内卷”的本质。隆基绿能创始人兼总裁李振国表示,希望行业能往更健康的局面发展。业内观点认为,这轮专利围剿背后的实质目的,可能为促成“TOPCon阵营”与“BC阵营”之间的专利交叉许可谈判。

在这场中国光伏企业间的专利战中,难言谁是最后赢家。专利侵权案件从起诉到终裁大约需要12~18个月,复杂案件可能耗时更久。在此期间,被告企业潜在的专利侵权风险可能干扰客户决策,进一步影响公司业务。

多位光伏领军人物呼吁加强原创技术和自主创新,推动技术成果的产业转化。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建议国家聚焦新能源技术原始创新,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