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领跑全球,钙钛矿电池技术取得新突破
AI导读:
2024年我国光伏产业链产量持续增长,光伏电池、组件出口量飙升。南京大学在全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技术上取得突破,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9.1%。中国光伏产业已成为推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人民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栗翘楚)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光伏产业链持续壮大,主要环节产量显著增长。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速均超10%,行业产值稳居万亿级别。出口方面,光伏电池、组件出口量分别飙升超过40%和12%,彰显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历经多年创新发展,我国光伏产业已从追赶到全球领跑,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业内分析指出,强化自主创新与原创技术,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持续领跑、实现突破的关键所在。
近期,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谭海仁课题组在全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经国际权威机构认证,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9.1%,有力推动了全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的产业化进程。
2022年6月,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明确提出要重点研发高效稳定的钙钛矿电池等第三代光伏技术。在光伏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钙钛矿电池正快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在山东海阳的海岸线上,国家电投10MW钙钛矿光伏电站正悄然引领行业变革。金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介绍,该电站在发电量上远超传统晶硅组件,尤其在阴雨天气下仍能稳定输出。此外,钙钛矿光伏组件生产的单瓦能耗仅为单晶硅的十三分之一,原材料成本约为晶硅的50%,吉瓦级产线量产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30%以上。钙钛矿叠层组件转换效率已突破至26%,单结钙钛矿电池理论转换效率更是高达33%,远超晶硅电池的理论极限。
如何更高效利用阳光,始终是光伏产业的发展目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正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王刚建议,各地应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建设差异化产业集群,推动钙钛矿光伏行业快速发展。
当前,“光伏出海”步伐加快,中国光伏产业已成为推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成为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从过去的原料、设备、市场“三头在外”,到如今拥有全球近半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和八成以上的主要制造环节产量,我国光伏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
业内专家指出,我国光伏行业从零起步,从跟跑到领跑,重点环节国产化程度大幅提升,以高科技、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成为出口新增长点。太阳能光伏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建设清洁家园提供了重要途径,也为我国能源自主可控提供了重要保障。
(文章来源:人民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