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超智推出人形机器人MATRIX-1,加速AI端侧应用落地
AI导读:
矩阵超智在上海研发出高性能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原型机MATRIX-1,吸引众多投资人。公司计划通过DeepSeek技术加速AI端侧应用落地,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拥有技术优势,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蛇年刚开年,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热闹非凡。其间,一家初创企业矩阵超智,在上海悄悄研发出一款高性能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原型机MATRIX-1,吸引了众多投资人的目光。但公司却谨慎对待融资,更看重如何快速交付首批订单、降本并实现产业化。据悉,创始团队由一群有梦想、不缺钱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组成。
矩阵超智创始人张海星表示,“矩阵”寓意产品能广泛应用于制造、医疗康养服务等领域,进入千家万户,成为真正的通用机器人;“超智”则代表超越龙头企业,打造更智慧的人工智能系统。
张海星通过DeepSeek技术,将大幅加速AI端侧应用落地,人形机器人产业也有望受益于这一科技红利。
矩阵超智于2024年4月成立,团队来自特斯拉、英伟达、OpenAI等科技巨头,仅用132天就打造出对标Figure AI的人形机器人MATRIX-1。这一速度得益于中国完备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和团队对核心系统的深刻理解。
MATRIX-1具备稳定的行走能力和灵敏的手部操作,曾在上海南站与游客互动。其设计身高1.8米,使用新型复合材料包裹,拥有77个自由度,既保障安全又具备亲和力。
张海星认为,人形机器人能更好地适应未来自动化的工作场景,无论是商业、服务还是家庭场景。因此,MATRIX-1采用双足加五指灵巧手类型,这也是其人形机器人下一阶段产品形态的选择。
在产业供应商迷茫、技术路线不确定的阶段,矩阵超智正在与合作伙伴共同定制关键元器件材料,甚至定义上游标准。同时,矩阵超智也在自研关键部件如灵巧手和大模型,以掌握核心技术,降低成本。
张海星表示,不仅要解决技术问题,还要找到能够变现、商业化的场景。目前,MATRIX-1已收到海外订购需求,公司正在扩大产能,快速降本、迭代,计划2025年下半年实现国内量产。
张海星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的早期阶段,未来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拥有高质量技术人才红利和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定义、引领和创新人形机器人产业。
DeepSeek的推出将加速AI端侧应用的落地,全方位赋能和加速AI机器人的进化,对于人形机器人行业来说是一大利好。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