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原料保障、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将实施多项措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近日联合发布《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铜产业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原料保障方面,力争国内铜矿资源量增长5%至10%,再生铜回收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方面,突破一批铜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关键工艺和高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明显增强;产业升级方面,培育一批优质企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我国铜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2024年精炼铜、铜加工材产量世界第一,分别约为1364万吨、2350万吨,支撑了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时,氧气底吹炼铜等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但也要看到,我国铜产业发展还面临资源保障能力不足、产业结构有待完善等突出问题。出台《实施方案》旨在发挥我国铜产业基础好、市场规模大等优势,加快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为此,《实施方案》提出推动国内增储上产、强化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等措施,加强资源勘探开发和高效高值利用,提升原料保障能力。

针对铜冶炼、中低端铜加工材产能扩张较快等问题,《实施方案》提出促进铜冶炼有序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优质企业等3项措施,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此外,针对铜产业创新发展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实施方案》建议研究建立铜产业创新中心,加快绿色低碳智能采选、低品位难选矿高效选矿等关键技术攻关。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