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一部门联合发布《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目标到2027年国内铜矿资源量增长5%至10%,突破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关键工艺和高端新材料,培育优质企业。

记者2月12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一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促进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包括到2027年力争国内铜矿资源量增长5%至10%,突破一批铜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关键工艺和高端新材料,培育一批优质企业等。

铜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近年来,我国铜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精炼铜、铜加工材产量世界第一,分别约为1364万吨、2350万吨,有力支撑了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时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布局逐步优化,氧气底吹炼铜、“双侧吹”+多强顶吹连续炼铜等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铜冶炼单位能耗较2020年下降约27%;培育1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涌现一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但也要看到,我国铜产业发展还面临资源保障能力不足、产业结构有待完善等突出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出台《实施方案》,旨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充分发挥我国铜产业基础好、市场规模大等优势,加快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原料保障方面,力争国内铜矿资源量增长5%至10%,再生铜回收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方面,突破一批铜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关键工艺和高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明显增强;产业升级方面,培育一批优质企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围绕上述目标,《实施方案》明确了资源保障、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绿色智能转型等方面重点任务。

在强化国内原料保障基础上,《实施方案》提出推动国内增储上产、鼓励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强化二次资源回收利用。其中,将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新增一批可供开发的铜矿资源储量,推进重点地区铜矿资源基地建设,新建一批大中型铜矿山,加快在产项目扩能、新项目建设。

支持建立大型废铜回收基地和产业集聚区,鼓励矿铜冶炼企业处理含铜二次资源,培育一批符合规范条件、竞争力强的废铜加工利用企业和利用含铜二次资源的铜冶炼企业。

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上,《实施方案》提出三项措施,即促进铜冶炼有序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优质企业。其中明确,支持培育铜精深加工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世界一流大型铜企业集团,提升铜采选、冶炼环节集中度,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关键领域需求,重点培育铜产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

据悉,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同,强化央地协同、部门联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扎实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