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人形机器人产业成为多地政府工作报告热点,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有望进入盈利兑现阶段。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合作,加速技术突破与产业链整合,但也面临技术成熟度不足、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等挑战。

2月11日,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牵头,联合行业内多家单位共同研制的《人形机器人电驱动一体化关节接口规范》标准,已顺利通过立项审查,并正式纳入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标准研制计划,该标准立项编号为20240101。(注:图片链接为示意,实际应保留原始HTML代码中的图片链接)

事实上,多地亦积极布局机器人产业。在各地发布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形机器人已成为高频提及的热点。北京、山东、重庆等十余个省市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视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业内认为,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有望从主题投资进入盈利兑现阶段,国内机器人整机厂商将受益于成本端和需求端的双重优势,逐渐展现国际竞争力。同时,国内外机器人步入量产阶段,将带动全产业链受益。

在此背景下,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热潮涌动,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产业链合作相关事宜。2月12日,中鼎股份与五洲新春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人形机器人部件总成产品领域展开合作。祥鑫科技则表示,将与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合作,共同研发人形机器人智能化解决方案。

另外,部分企业已在相关技术领域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广东领益智造持续推进与国内知名机器人企业的合作,其自研自动化技术已形成竞争力,可为客户提供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制造服务。

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表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离不开核心技术的突破。众多上市公司纷纷通过合作、共建创新中心等方式,加速技术突破与产业链整合。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提醒,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吸引大量资本投入,但也面临技术成熟度不足、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及激烈市场竞争等挑战。需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技术创新,完善产业链,优化市场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