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产葡萄酒市场产量持续下滑,企业业绩不佳。产区化发展虽提供新思路,但消费者认知、品牌推广等问题仍存。进口葡萄酒量大增,消费者更偏爱进口品牌。产区化发展和进口品牌本土化或为国产葡萄酒带来新机遇。

2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6款精品葡萄酒入选国家外交“年礼”。作为国内葡萄酒的重要产区,宁夏葡萄酒产区近年来发展蓬勃,正逐渐成为中国葡萄酒新名片。虽然产区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葡萄酒产业发展,但与火热的白酒市场不同,国产葡萄酒却身处低迷期。在产量下滑的同时,部分葡萄酒企业业绩也并不乐观。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葡萄酒开始发展产区化,将产区内葡萄酒品牌打包实现抱团取暖,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内葡萄酒市场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不过目前葡萄酒的消费者认知、行业推广、品牌等方面存在的老问题仍未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也使得葡萄酒市场发展缓慢。

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累计葡萄酒产量11.8万千升,同比下降14.5%。从2020—2023年数据来看,国内葡萄酒产量分别为41.3万千升、26.8万千升、21.4万千升、14.3万千升,近年来持续下滑。葡萄酒企业业绩方面,威龙股份预计2024年实现净利润为960万元到144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ST通葡预计2024年实现净利润为亏损3600万元至5200万元;莫高股份预计2024年度净利润为亏损4500万元到6000万元。张裕葡萄酒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1.56%,净利同比下滑47.25%。

潮饮荟(上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殷凯分析认为,一方面整体经济环境不佳,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减少,葡萄酒消费意愿降低。另一方面,消费分级明显,传统渠道销售效率下降,电商等新兴渠道没能带来增量。由于市场需求不足,部分企业库存积压,增加了经营成本。

与国产葡萄酒产量下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葡萄酒进口量大幅增长。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累计进口葡萄酒28.34万千升,同比增长13.6%;金额为113.57亿元,同比增长38.8%。消费者对于进口品牌的接受度相对较高,澳洲、智利、法国等国家的葡萄酒产品销量相对较好。

中国消费品营销专家肖竹青表示,国产葡萄酒此前大打价格战,导致产品品质不断降低,失去消费者信任。渠道也转行推销进口葡萄酒,使得国产葡萄酒发展越来越难。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葡萄酒市场通过产区化,可以有效降低恶性竞争。宁夏、新疆、山东等葡萄酒产区均出台相关发展规划。产区化发展也吸引了进口品牌本土化发展,奔富母公司富邑葡萄酒集团宣布收购宁夏望月石酒庄75%股权。

有葡萄酒经销商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国产葡萄酒向着产区概念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育消费者认知度。虽然目前还是进口品牌为主,但进口品牌收购国内葡萄酒庄,可以带来新的技术和发展思路,对于国产葡萄酒品牌、产区而言是个机会。

殷凯分析称,进口品牌本土化发展看好中国葡萄酒市场,给予了国产葡萄酒市场信心。国内产业力量应抓住机遇积极推动葡萄酒行业向前迈进。

北京商报记者翟枫瑞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