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重磅药品榜单出炉,中国创新药出海寻突破
AI导读:
2024年全球共有12款药品收入突破100亿美元,中国虽然是全球第二大创新药国家,但距离登上榜单还需时日。中国创新药产业快速崛起,出海成为趋势,但仍需解决支付能力、创新生态等问题。
随着财报陆续出炉,2024年跨国药企的产品表现也揭晓,全球共有12款药品收入突破100亿美元。中国企业距离登上这份榜单或许还需要一些时日,但在本土创新药产业快速崛起下,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创新药国家。根据美国投行Stifel的数据,2024年大型制药公司的授权交易中有1/3来自中国,两年前这个数字为12%。这一势头有望在今年持续。
随着越来越多创新药出海,中国何时会出现收入破百亿美元的重磅药物?
12款药品收入突破100亿美元,K药蝉联药王。2024年全球突破100亿美元大关的12款药品,主要集中在肿瘤、自免和代谢等疾病领域。默沙东的K药以294.82亿美元创下新的销售纪录。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两款GLP-1靶点药物也迎来爆发式增长。
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系列共计2018.49亿丹麦克朗(折合约292.96亿美元),与K药的差距不断缩小。
K药之所以能登顶,是因为有“免疫疗法基石”之称,获批超40个适应症。降糖、减重类药物的崛起基于巨大的市场需求,高盛预测2030年全球抗肥胖药物市场整体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
这些重磅药物的销售额直接影响跨国药企的排位。强生蝉联第一,罗氏、默沙东位列二三名。礼来进入前十名榜单,葛兰素史克跌出榜单。
做源头创新,才能成为重磅产品。经过10年发展,中国已经成长为创新药大国。2024年,涉及中国的医药行业交易比例已上升到近30%。节目预测,10年后美国市场上的许多药物可能都会来自中国实验室。截至2024年8月,在全球所有在研创新药管线中,国产管线的占比已达到36%。
不过,中国的创新药产业还处于成长中。2023年营收排名第一的创新药企收入正迈向30亿美元大关,大部分企业还没摆脱亏损。能够真正独立将产品在美国获批上市的企业还屈指可数。
医药魔方董事长周立运认为,做出BIC(Best-in-class),就会成为重磅产品。康方生物双抗药物AK112头对头试验成功挑战K药,花旗预测其在美欧年销售峰值78亿美元。
当前影响医药创新的核心因素仍是支付能力。去年以来,国家医保局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
一位企业人士坦言,国家医保基金是医药市场最大的支付方,医保部门一直在全面支持创新药发展。但很多人又没有勇气或者能力去做原始创新,这种“卖烧饼”的模式导致产业发展陷入僵局。
另一方面,海外完善的专利保护、价格梯度保护等政策,为创新药企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和合理的利润空间。而这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整个创新生态恶性循环。
在海外成熟市场中,对外授权是生物医药产业链中的常态化商业模式。据医药魔方统计,2023年初至2024年8月,国内创新药行业一级市场累计融资金额为71.3亿美元;而企业从对外许可中拿到的首付款累计达到了96.5亿美元。
在医药魔方董事长周立运看来,“卖青苗”在当前资本环境下显得无奈且令人遗憾。一旦临床管线和研发能力出现萎缩,中国创新药产业的上行曲线或将被打断。
对于层出不穷的海外授权交易,前述企业人士觉得,一方面说明中国医药创新能力起来了,但从整体投入产出比来看,并不乐观。企业应在交易中找到价值平衡。
中国医药行业迫切需要重塑创新生态。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建立完善的专利保护和价格调控机制。投资机构需要更加专业和理性,加强对企业的投后管理。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