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中国占据63%供应链份额
AI导读:
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式增长,中国占据63%供应链份额,得益于产业链优势与政策红利。政策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链生态,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摩根士丹利近期发布的《TheHumanoid 100:Mapping the Humanoid Robot Value Chain》研究报告指出,从产业链整体来看,中国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中占据63%的份额,尤其在“身体”环节优势显著。这一数据彰显了中国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产业链优势与政策红利的双重作用。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和2027年的发展目标,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多地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相关政策,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发展。
以《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为例,提出到2025年,安徽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整机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初步应用。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与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晓华表示,我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持续展现瞩目进展,主要得益于强大的供应链优势、有力的政策支持、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丰富的市场需求与应用场景以及产业链协同的不断加强。近年来,政策注重优化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布局与协同发展,形成了完整、高效、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生态。
陈晓华说,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游涵盖原材料及核心部件,中游为系统集成及本体制造,下游涉及教育、物流、康养、巡检等多个细分应用场景。这种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为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关键部件方面,我国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如谐波减速器领域的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逐渐打破了国外垄断的局面。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分析,人形机器人产业正站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风口浪尖上,资本市场在这一领域的布局日益深入。上市公司通过设立产业基金、参与风险投资等方式,积极分散创新风险,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郑磊说,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