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账款拖欠问题严峻,中央政策出台力求解决
AI导读:
中小企业账款拖欠问题严重,影响企业发展和创新。中央出台政策,要求地方政府加快偿还拖欠账款,优化营商环境,建立长效机制防范拖欠行为。
本刊记者郭志强
2024年12月14日,湖南一家机器人企业的董事长熊飞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段视频,分享了公司历经五年艰难追讨,终于收到第二笔来自央企子公司项目款项的感慨经历。视频中,熊飞语气中透露出曲折与无奈,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揭示了中小企业在应收账款上面临的严峻挑战。
熊飞透露,早在2019年1月7日,其公司与广州某央企子公司签署了近700万元的项目合同,为某地新机场航站楼提供旅客服务系统,包括自主研发的3D VR虚拟人及巡检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然而,项目完成后,甲方不仅核减了126万余元的款项,还长期拖欠剩余款项,导致熊飞的公司一家关键供应商因长时间未收到款项而将其告上法庭,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财务困境和声誉损害。
熊飞的经历并非个例,中小企业因账款被拖欠而深受其害的现象屡见不鲜。企业间的账期长短往往反映了双方的话语权博弈,而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往往因资金实力较弱而处于劣势地位,账期过长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审计署官网披露的《中央部门单位2023年度预算执行等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显示,交通运输部所属救助打捞局下属广州打捞局拖欠合同款100万元,逾期达18个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所属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下属公司也未清理逾期欠付民营企业账款42.21万元。这些案例进一步凸显了中小企业在应收账款上面的临的严峻形势。
房地产工程领域更是拖欠企业账款的重灾区。个体户钟博文为了追回福建六建集团有限公司的93万余元账款,历经艰辛,即便官司打赢也执行无果。钟博文表示,房地产行情低迷导致建筑公司回款困难,整个产业链都受到影响,中小企业追账更是难上加难。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地方拖欠的企业账款还未全部得到清理,新增的企业账款还在不断增多。审计署公开的《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显示,10省市56个地区在按要求建立拖欠台账锁定存量后,2023年3月以来又新增拖欠76.31亿元。此外,还有7省份30个地区通过直接销账、将无分歧欠款改为有分歧欠款等方式,虚报2023年完成存量清偿53.28亿元。
拖欠账款为何会新增?审计署分析指出,部分地方受经济基础薄弱、土地出让收入下滑、融资平台“造血”能力差等因素影响,违规举债、虚假化债,政绩观、债务观存在偏差;相关法律法规虽然对无预算采购、超预算审批、禁止垫资建设等有规定,但不够细化、刚性不足,执行宽松软使违法成本低,造成新增拖欠等问题屡禁不绝。加之地方财力紧张,清欠缺乏“源头活水”。
为了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账款拖欠问题,中央不断完善政策。2024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意见》,对推进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明确要求健全防范化解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制度机制,加强执法监督;优化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投诉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
2024年12月中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中央财办等部门也明确表态:2025年地方政府要尽最大能力加快偿还拖欠企业账款。为了建立长效机制防范拖欠企业账款行为发生,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第三方分3轮抽查清欠台账2万多笔,并针对重要疑点进行逐一核查。同时,赴各地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调研督导帮促工作,集中化解拖欠,严防新增拖欠。
以工程建设领域的拖欠账款为例,相关部门在项目管理和支付结算等制度中纳入防范化解拖欠账企业账款要求,推动有关部门将拖欠情况作为后续新增项目的考量条件。多位企业负责人表示,拖欠企业账款不仅影响企业研发创新,还削弱企业家的发展信心。他们希望政策能落实落细,多措并举合力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随着地方政府专项债的落地,一些地方政府已经主动跟企业对接,并安排资金用于支付拖欠账款。
![](https://www.yxiu.cn/files/20250210/1739155814947.jpg)
本刊首席摄影记者肖翊I摄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韵、熊飞均为化名)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