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迈出历史性一步
AI导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标志着新能源上网电价形成机制将迎来重大变革,旨在推动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标志着我国新能源领域将迎来重大变革。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这一举措预示着新能源上网电价形成机制即将迎来全面革新。
该《通知》明确了改革的总体思路,即坚持市场化方向,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市场,由市场机制决定上网电价。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新能源项目,区分存量和增量,实施分类施策,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以确保存量项目政策的平稳过渡,同时稳定增量项目的收益预期。
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背景在于,随着新能源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固定电价机制已无法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也无法公平地承担电力系统调节责任。因此,改革势在必行,以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新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当前,新能源开发建设成本已大幅下降,电力市场快速发展,规则逐步完善,为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九州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传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是大势所趋,《通知》的发布标志着这一政策的正式落地。他认为,这一政策很好地解决了新老机制的衔接问题,机制电价的设计也体现了智慧。对于新能源项目投资方而言,需要适应这一调整过程,以应对电价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挑战。
根据《通知》,新能源项目(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的上网电量原则上将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新能源项目可以报量报价参与交易,也可以接受市场形成的价格。对于参与跨省跨区交易的新能源电量,上网电价和交易机制将按照跨省跨区送电相关政策执行。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指出,过去多年来,国家通过补贴和固定电价等方式大力支持新能源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不稳定、高比例的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对电网安全和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运用市场化电价机制将有助于分担电力系统调节责任,促进新能源与电力系统的协调发展。此次改革的最重要亮点是逐步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市场,由市场机制决定上网电价,这将改变以往由政府定价的新能源上网电价机制。
此外,《通知》还提出了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后,在市场外建立差价结算机制,对纳入机制的电量进行差价结算。这一机制旨在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等问题带来的收入波动性,促进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纳入机制的电量,当市场交易价格低于机制电价时给予差价补偿,高于机制电价时扣除差价。通过这种“多退少补”的差价结算方式,让企业能够有合理稳定的预期,从而促进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在实施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时,《通知》还明确了存量和增量项目的分类施策原则。以2025年6月1日为节点,对新能源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区别对待。对于2025年6月1日以前投产的存量项目,通过开展差价结算实现电价等与现行政策的妥善衔接;对于2025年6月1日及以后投产的增量项目,纳入机制的电量规模将根据国家明确的各地新能源发展目标完成情况等动态调整,机制电价由各地通过市场化竞价方式确定。
此次政策改革将对电力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有利于形成真实的市场价格,促进电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引导新能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新能源入市交易后将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调节成本,有助于构建更加高效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此外,改革还将加快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进程。
对于新能源投资企业而言,这次改革将带来重要影响。不稳定的新能源电源将与稳定的电源进行同台竞争,上网电价必然在市场竞争中呈现不确定性,从而带来收益波动性。因此,新能源投资企业需要通过绿电绿证交易、碳交易等方式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对于终端用户而言,改革对居民、农业用户电价水平没有影响,这些用户仍执行现行目录销售电价政策。对于工商业用户而言,预计改革实施首年全国工商业用户平均电价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后续将随电力供需、新能源发展等情况波动。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