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春节假期,服务消费领域展现出四大新特征:传统文化与新型消费场景融合、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兴起、非遗带动入境游热潮以及服务消费观念转变升级,反映了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彰显了服务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202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置于2025年九项重点任务的首位,凸显了提振消费在扩大内需战略中的核心地位。会议强调,需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展“两新”政策覆盖范围,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促进服务消费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据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0.8%,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均呈现显著增长,其中服务消费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2.3%。蛇年春节假期期间,服务消费市场活力四射,亮点频现,展现出四大鲜明特征。

首先,传统文化与新型消费场景实现了深度融合。春节期间,体验式、沉浸式的新型消费场景层出不穷,激发出巨大的消费潜能。特别是2025年春节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传统文化体验成为了驱动春节消费的新引擎。美团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五天,“非遗体验”搜索量激增387%,“非遗手工”搜索量更是上涨了790%。各地文旅部门纷纷推出“非遗+”“民俗+”等主题旅游产品,全面展示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力推动了春节期间文旅消费的快速增长。例如,西安凭借秦腔、剪纸、面花等民间手工艺,在假期前四天就吸引了约590万人次游客;武汉则以汉绣和黄陂三鲜等非遗美食为特色,吸引了近730万人次游客。

其次,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广受欢迎。这些项目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相融合,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对个性化、参与式消费的需求,成为文旅市场的新潮流。河南省文旅厅打造的河南文旅沉浸式体验馆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通过数字投影、沉浸互动等技术,将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四大古都的历史文化以全新方式呈现给观众。这些沉浸式场景不仅加深了游客对当地文化的了解,还带动了汉服租赁、古风跟拍、传统手工艺制作等多元消费业态的发展,进一步激发了消费市场的活力。

再者,非遗文化带动了入境游热潮。“非遗春节”不仅吸引了国内游客的目光,更引起了全球媒体和游客的关注,掀起了国际文化交流与入境游的新高潮。携程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入境游门票订单同比增长了180%,入境游酒店订单同比增长超过六成。其中,日韩、新马泰等短线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30%,法国、西班牙等长线入境游同比增长近120%。支付宝发布的数据也显示,春节假期前五天,入境游客的支付宝消费金额同比去年春节增长了1.5倍。入境游的火爆不仅促进了旅游消费的增长,还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服务消费的提升。例如,春节期间,锦江酒店接待外国游客的数量同比增长超过9倍;华住集团旗下酒店累计接待外宾人次同比上涨68.19%。同时,入境游客在品尝中国美食、体验传统文化等方面也表现出浓厚兴趣,推动了文化娱乐消费的繁荣发展。携程数据显示,外国旅客针对“非遗体验”的搜索量增长了3.5倍,非遗文化已成为吸引海外游客消费的新亮点。

最后,服务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和升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品质消费。年轻群体逐渐成为年夜饭消费的主导力量,年夜饭模式也从传统的家庭自制家宴向品质化、便捷化的餐厅预订等新模式转变。春节前夕,美团平台“年夜饭预订”“年夜饭餐厅推荐”的相关搜索量月环比提升256%,线上预订量同比增长305%。在旅游消费方面,旅游产品品质化需求日益凸显。春节跟团游中,纯玩团预订人次占比超过八成,小团游、私家团等高品质旅游产品热度持续攀升。

综上所述,2025年春节服务消费领域展现出的新特征,不仅反映了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也彰显了服务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活力。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回升和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消费信心有望进一步提升,服务消费将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加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